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死亡态度是人们面对死亡现象时的不同情绪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而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大学生藐视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现象,使死亡态度以及生命意义感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对于死亡态度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黑龙江大学的421名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本科生为被试,采用调查法,研究大学生死亡态度、自尊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有: 1.大学生死亡态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3.84±0.43)、死亡逃避(2.71±0.60)、趋近接受(2.62±0.42)、死亡恐惧(2.51±0.47)、逃离接受(2.48±0.53)。在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两种态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在死亡恐惧态度上存在有无信仰的显著差异,在趋近接受态度上存在显著专业差异,在自然接受态度上存在性别与专业的交互作用。 2.大学生的自尊量表分上,经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和有无信仰三个因素上主效应及两两交互作用均不显著,仅有三者交互作用显著(P0.01)。在有信仰的文科生中,男生的自尊(28.00±4.07)显著高于女生的自尊(24.27±3.98);在无信仰的理科生中,男生的自尊(26.20±4.13)亦显著高于女生的自尊(24.06±3.69);在文科男生中,有信仰的大学生自尊(28.00±4.07)显著高于无信仰的大学生自尊(23.43±2.15)。 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在生命意义感总量表以及生命价值、生活自主两个分量表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生命意义感总量表分(102.83±18.22)显著高于女生(98.91±15.56);在生命价值维度上,男生得分(25.22±5.82)显著高于女生(24.00±5.19);在生活自主维度上,男生得分(20.694±3.82)显著高于女生(19.48±4.05)。 4.大学生生活目标、生活态度、生命价值、生活自主以及生命意义感总体均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5.大学生生活目标、生命价值、生活自主和生命意义感总体均与死亡恐惧、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接受存在显著正相关;生活态度与死亡恐惧、死亡逃避、趋近接受、逃离接受存在显著负相关,与自然接受存在显著正相关。 6.大学生自尊与逃离接受存在显著负相关。 7.自尊在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对死亡态度的影响中存在中介作用。
【关键词】:死亡态度 生命意义感 自尊 中介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444;G645.5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0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10-12
- 一、研究背景10
- 二、研究意义10-11
- (一) 理论意义10
- (二) 实践意义10-11
- 三、研究目的11
- 四、研究变量释义11
- (一) 死亡态度11
- (二) 自尊11
- (三) 生命意义感11
- 五、研究假设11-1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2-28
- 一、死亡态度的研究综述12-15
- (一) 死亡态度的界定12
- (二) 死亡态度的分类12-14
- (三) 死亡态度的测量14-15
- (四) 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15
- 二、自尊综述15-18
- (一) 自尊的界定16
- (二) 自尊的测量16
- (三) 自尊的功能16-17
- (四) 自尊的影响因素17-18
- 三、生命意义感综述18-22
- (一) 生命意义感的界定18-19
- (二) 生命意义的理论19-21
- (三) 生命意义感的测量21
- (四) 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21-22
- 四、死亡态度、自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综述22-26
- (一) 死亡态度与生命意义感关系研究22-23
- (二) 死亡态度与自尊关系研究23-26
- (三) 自尊与生命意义感关系研究26
- 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6-28
- 第三章 研究方法28-30
- 一、研究对象28
- 二、研究工具28-29
- (一)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28-29
- (二) 生命意义感量表29
- (三) 自尊量表29
- 三、数据处理29-30
- 第四章 研究结果30-46
- 一、研究工具适用性分析30-34
- (一)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30-31
- (二) 自尊量表31-32
- (三) 生命意义感量表32-34
- 二、大学生自尊特点分析34-35
- (一) 大学生自尊状况及其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4-35
- 三、大学生死亡态度特点分析35-38
- (一) 死亡态度的一般性描述35
- (二) 大学生不同类型死亡态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5-38
- (三) 不同水平自尊大学生死亡态度差异比较38
- 四、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特点分析38-41
- (一) 生命意义感的一般性描述38-39
- (二)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及各维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39-40
- (三) 不同水平自尊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上的差异比较40
- (四) 不同等级生命意义感在死亡态度上的差异比较40-41
- (五) 不同等级生命意义感在自尊上的差异比较41
- 五、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自尊与死亡态度的相关分析41-42
- (一)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尊的偏相关41-42
- (二)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偏相关42
- (三) 大学生自尊与死亡态度的偏相关42
- 六、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自尊、死亡态度的中介效应分析42-46
- 第五章 分析与讨论46-52
- 一、大学生死亡态度分析46-47
- 二、大学生自尊分析47-48
- 三、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分析48
- 四、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死亡态度和自尊关系分析48-50
- (一)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死亡态度的关系48-49
- (二)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自尊的关系49
- (三) 大学生自尊与死亡态度的关系49-50
- (四)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自尊与死亡态度的关系50
- 五、教育的启示50-51
- 六、研究不足及展望51-52
- 结论52-53
- 参考文献53-59
- 附录59-65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65-67
- 致谢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缪海君;谢云天;;大一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J];华章;2011年10期
2 徐洁;常美玲;;大学生生命意义与死亡态度的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唐晓鸣;;关怀生命意义感的教育[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年04期
4 肖蓉;张小远;赵久波;;医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与幸福感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7期
5 李家成;生命个体:教育的一种人性假设[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周娟;;高职学生生命意义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8期
7 黄坚;;生命意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7期
8 程明明;樊富珉;;生命意义心理学理论取向与测量[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年04期
9 李旭;刘皓;;大学新生生命意义感培养的对策探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7期
10 邵晓红;王晓典;;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依据[J];教育与职业;2007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鑫强;张大均;;有指导电影赏析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及其个体差异[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刘卡静;戴艳;雷鸣;;贫困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复原力的现状及其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王军文;刘宁;杨志波;刘翔;;痤疮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初步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唐旭东;王萍;;基于慢性胃肠疾病患者报告临床结局测量量表条目筛选[A];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全国中医内科临床科学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郭宏卿;汤文决;宁采珍;赵明娟;;NICU家长支持量表的初步编制研究[A];第六届江浙沪儿科学术会议暨儿科学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学术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梁瑛楠;杨丽珠;;大学生自杀意念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实验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尚艳娜;陈永胜;;穆斯林中学生的宗教性:结构与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孔姗姗;杨宏飞;;女大学生外表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魏淑华;张大均;;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及测验量表的编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李佑发;;意志品质量表的编制与应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辉;现金流量表的预警效能[N];财会信报;2005年
2 周凤学;浅议市政施工企业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N];建筑时报;2004年
3 陈娟;谨防测试不科学[N];人民日报;2005年
4 刘雷;运动消耗热量表[N];深圳商报;2000年
5 刘凤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量表实施设想[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6 秦秋;问卷与量表在中医临床评价中应用专题研讨会举行[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陈铮;相对危险预测量表对心脑血管病防治有重要意义[N];中国医药报;2009年
8 王树铎;为中国热量表企业号脉[N];中国工业报;2004年
9 王清宪;内在而深沉的力量表征[N];中国信息报;2003年
10 驻京记者 贾岩;干预血管病变[N];医药经济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琴雅;我国中学校长职业幸福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马明;腰腿痛患者报告结局量表的研制及应用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3年
3 宋晓东;中科院知识分子的锻炼行为及其干预策略[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4 郭新峰;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5 张灵聪;初中生学习自我控制特点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毛志雄;中国部分项目运动员对兴奋剂的态度和意向:TRA与TPB两个理论模型的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7 张翠珍;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因素、证候规律及疲劳特征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8 蔺心敬;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相关因素及干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9 张丽华;改造型领导与组织变革过程互动模型的实证与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李媛;大学生自立意识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一;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2 诸晓;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贺绵香;意义治疗团体方案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琴;研究生生命意义感与生命教育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5 王芳;完美主义、自我效能感、心理控制源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廖莉;震后灾区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研究及干预[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慧琴;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认知风格、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邓雪英;死亡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彭维;生命意义感对大学生无聊倾向性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10 刘玲;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生活满意感、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死亡态度及其与自尊、生命意义感的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9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6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