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论文 >

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学业拖延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7-05-21 08:02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学业拖延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留守儿童是近年来突出的一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涌入城市,在广大的农村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一个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完全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心理发展的异常,使得学习上拖拉而成绩不理想等。因此,本研究目的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学业拖延三者的关系,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好留守儿童,为教育工作者今后实施教育干预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选取503名梅州市大埔县农村学校初中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情感温暖”是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使用最多的方式。 (2)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的偏爱及情感温暖和理解关心是减轻学业拖延的关键因素。 (3)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的适应能力是一致的,但在总体上,男生的心理弹性要高于女生。 (4)男生学业拖延水平在整体上高于女生。 (5)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提高是家庭教育中的最关键因素。 (6)父、母亲的惩罚严厉是家庭教养方式中最为阻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提高的关键因素。 (7)一般的拖延与其心理弹性存在一定的正向相关,高心理弹性的学生能够正面地对待和处理,并且通过处理好拖延现象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心理弹性。 (8)心理弹性在家庭教养方式和学业拖延之间起到一个中介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 家庭教养方式 心理弹性 学业拖延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中文目录7-9
  • Catalog9-11
  • 第一章 绪言11-14
  • 1.1 研究背景11-12
  • 1.1.1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1.2 发展趋势12
  • 1.2 问题提出12
  • 1.3 研究特色与创新12-13
  • 1.4 研究意义13-14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4-31
  • 2.1 留守儿童的研究综述14-17
  • 2.1.1 留守儿童的概念14
  • 2.1.2 留守儿童的研究14-17
  • 2.2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17-19
  • 2.2.1 家庭教养方式的概念17
  • 2.2.2 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17-19
  • 2.3 心理弹性的研究综述19-27
  • 2.3.1 心理弹性的概念19-21
  • 2.3.2 心理弹性的研究21-27
  • 2.4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27-29
  • 2.4.1 学业拖延的概念27
  • 2.4.2 学业拖延的类型研究27-28
  • 2.4.3 学业拖延的影响的研究28-29
  • 2.5 心理弹性、学业拖延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29-31
  • 2.5.1 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29
  • 2.5.2 心理弹性与学业拖延29-30
  • 2.5.3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30-31
  • 第三章 研究设计31-34
  • 3.1 研究目的31
  • 3.2 研究假设31
  • 3.3 研究内容31
  • 3.4 研究架构31-32
  • 3.5 研究方法32-33
  • 3.5.1 研究对象32
  • 3.5.2 研究方法32
  • 3.5.3 研究工具32-33
  • 3.6 研究程序33-34
  • 第四章 调查结果34-42
  • 4.1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拖延各因子的年级、性别的比较34-36
  • 4.1.1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拖延各因子的年级差异比较34-35
  • 4.1.2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拖延各因子的性别差异比较35-36
  • 4.2 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36-39
  • 4.3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39-40
  • 4.4 心理弹性与学业拖延40-41
  • 4.5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及学业拖延的拟合41-42
  • 第五章 讨论42-48
  • 5.1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拖延各因子的年级、性别差异讨论42-44
  • 5.1.1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拖延各因子的年级差异讨论42
  • 5.1.2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拖延各因子的性别差异讨论42-44
  • 5.2 家庭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44-45
  • 5.3 家庭教养方式与学业拖延45-46
  • 5.4 心理弹性与学业拖延46
  • 5.5 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及学业拖延的拟合46-4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8-50
  • 6.1 研究结论48
  • 6.2 管理建议48-49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英文文献52-53
  • 致谢53-54
  • 附录54-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英;刘志红;;论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的影响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方烨;;我国农村1000万留守儿童状况堪忧[J];社会工作;2005年02期

3 罗宗祺;;愿关爱留在每个孩子身边——来自江西省全南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J];理论导报;2005年05期

4 黄晓慧;;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0期

5 宋振远;陈晔华;熊润频;;让“留守儿童”走出“三缺”困境[J];农家之友;2007年07期

6 欧阳超英;;宿迁市实施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12期

7 吕守东;;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年12期

8 韦绍健;黎容;;多给“留守儿童”一些关爱[J];中小学校长;2007年05期

9 郑银杏;;“留守儿童”心理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华章.教学探索;2008年02期

10 钟招英;黄益秀;;为留守儿童打造和谐家园[J];学前教育;2008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书越;;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科学素质调查研究[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08《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五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8年

2 王晋蜀;严峥;李昆;郭涛;郭鹏;刘华;;家庭教养方式研究概况及对青少年网瘾行为的影响[A];首届全国网络成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晓亮;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0年

4 ;“那个没有人管的夏天”——贵州B镇留守儿童暑期生活研究[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胡晓旭;;浅谈图书馆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问题中的积极作用[A];现代图书馆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刘郁;;一例关于留守儿童性格状况的实证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岑怡;;隔代监护与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的问题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史梦薇;;贵州留守儿童问题及其对构建和谐农村的影响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曹娟;;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基本生存状况调查研究[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强;;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研究——以贵州黔东南麻江县坝芒乡A村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毓玲;谁来托起他们的“明天”[N];德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静邋实习生 季节;留守儿童需要更多的阳光雨露[N];贵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娄辰;贵州4教师“一米阳光”托管留守儿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4 陈波;水尾镇着力关爱留守儿童[N];泸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 孙明君;留守儿童心理拓展训练营在我市启动[N];佳木斯日报;2008年

6 程浩 许庆勇 本报记者 洪敬谱;老师“妈妈”为留守儿童送亲情[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林金炎;关注留守儿童[N];潮州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董盛先 黄欢 毕朝晖;英山县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在全国研讨会上交流[N];黄冈日报;2008年

9 符成生 李莉 梁剑锋;点亮留守儿童的“心灯”[N];宜春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吴贻伙;安徽400万留守儿童存在“五缺”[N];检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2 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学浪;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潇;劳动力更替的低成本组织模式与阶级再生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6 范方;留守儿童焦虑/抑郁情绪的心理社会因素及心理弹性发展方案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简福平;不同孤独感农村留守儿童对亲情缺失信息的加工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向晶;学生幸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林燕;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春;商丘市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护问题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淑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依恋应对方式的关系[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杨帆;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4 潘瑜;贵州省凯里市湾水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D];贵州大学;2010年

5 宋晨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6 郭津;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翟继辉;黑龙江省边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状况实证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黄新;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调查与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初探[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学业拖延的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30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830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c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