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教师角色认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旨在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资料,推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并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分两部分。研究一为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以MBI为理论基础,结合对中学教师的访谈,修编适用于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二为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以及角色认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保定、唐山、沧州和承德的15所农村中学选取教师738名,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角色认知量表》、《教师职业承诺问卷》三个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复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1、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由22个条目组成,分别测量情感耗竭(9个条目)、降低的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人格解体(5个条目)三个维度,量表的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的情感耗竭程度中等(3.00),人格解体(2.39)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2.16)程度较低,职业倦怠的整体水平不是很严重。 3、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F=6.578,p0.05)和教龄(F=3.677,p0.05)主效应显著,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4.149,p0.05),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性教师;5-14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高;5-14年教龄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高。情感耗竭的教龄主效应显著(F=6.578,p0.05),5-14年教龄教师的情感耗竭程度最高。人格解体的性别和教龄交互作用显著(F=3.905,p0.05),0-4年教龄的男性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高。降低的个人成就感的性别(F=6.094,p0.05)和教龄(F=3.430,p0.05)主效应显著,性别、学校类别和是否班主任的交互作用显著(F=4.542,p0.05),0-4年教龄教师降低的个人成就
【关键词】:职业倦怠 角色认知 职业承诺 角色冲突 角色模糊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443
【目录】:
- 目录2-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0-26
- 1 职业倦怠的文献综述10-19
- 1.1 职业倦怠研究的历史10-11
- 1.2 职业倦怠的概念和测量11-13
- 1.2.1 Maslach的MBI模型及其测量11-12
- 1.2.2 Pines的职业倦怠模型及测量(BM)12
- 1.2.3 Shirom-Melamed的职业倦怠模型及其测量(S-MBM)12-13
- 1.3 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理论研究13-17
- 1.3.1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3-16
- 1.3.2 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16
- 1.3.3 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模型16-17
- 1.3.4 教师职业倦怠的后果和影响17
- 1.4 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17-19
- 1.4.1 教师职业倦怠的评估18
- 1.4.2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18
- 1.4.3 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因素研究18-19
- 2 角色认知的文献综述19-22
- 2.1 角色的概念19-20
- 2.2 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的概念20
- 2.3 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20-21
- 2.3.1 教师的角色20-21
- 2.3.2 教师的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21
- 2.4 角色冲突、角色模糊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21-22
- 3 职业承诺的文献综述22-24
- 3.1 教师职业承诺的概念22
- 3.2 教师职业承诺的测量22-23
- 3.2.1 单维测量指标22-23
- 3.2.2 态度与行为测量指标23
- 3.2.3 三维测量指标23
- 3.3 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23-24
- 4 问题的提出24-26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26-65
- 研究一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26-35
- 1 研究目的26
- 2 研究方法26-27
- 2.1 修编策略26
- 2.2 修编过程26-27
- 2.2.1 MBI的中文化26
- 2.2.2 个别访谈26
- 2.2.3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初本的形成26-27
- 2.2.4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初本的预测27
- 2.2.5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正式本的确定27
- 2.2.6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施测及信效度检验27
- 3 研究结果27-32
- 3.1 访谈结果27-28
- 3.2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预测结果28-30
- 3.2.1 项目分析28-29
- 3.2.2 探索性因素分析29-30
- 3.3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内容30-31
- 3.4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效度检验31-32
- 3.4.1 信度检验31
- 3.4.2 验证性因素分析31-32
- 4 讨论32-35
- 4.1 访谈结果分析32-34
- 4.2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34
- 4.3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34-35
- 研究二 教师角色认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35-65
- 1 研究目的35
- 2 研究方法35-36
- 2.1 研究对象35-36
- 2.2 研究工具36
- 2.2.1 教师职业倦怠量表36
- 2.2.2 角色认知量表36
- 2.2.3 职业承诺量表36
- 2.3 施测程序36
- 2.4 数据的统计分析36
- 3 结果与分析36-52
- 3.1 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37-45
- 3.1.1 教师职业倦怠的基本状况37
- 3.1.2 教师职业倦怠的多因素方差分析37-45
- 3.2 教师角色认知的研究45-47
- 3.2.1 教师角色认知的基本状况45
- 3.2.2 教师角色认知的多因素方差分析45-47
- 3.3 教师职业承诺的研究47-49
- 3.3.1 教师职业承诺的基本状况47-48
- 3.3.2 教师职业承诺的多因素方差分析48-49
- 3.4 教师角色认知、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关系49-52
- 3.4.1 角色认知、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49-51
- 3.4.2 职业倦怠的复回归分析51-52
- 4 讨论52-65
- 4.1 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52-57
- 4.1.1 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52-53
- 4.1.2 职业倦怠在不同性别、教龄、学校类别和是否班主任中的差异分析53-55
- 4.1.3 情感耗竭在不同性别、教龄、学校类别和是否班主任中的差异分析55-56
- 4.1.4 降低的个人成就感在不同性别、教龄、学校类别和是否班主任中的差异分析56
- 4.1.5 人格解体在不同性别、教龄、学校类别和是否班主任中的差异分析56-57
- 4.2 教师角色认知的特点57-59
- 4.3 教师职业承诺的特点59-60
- 4.4 教师的角色认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60-63
- 4.4.1 角色认知与职业倦怠的关系60-61
- 4.4.2 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61-62
- 4.4.3 职业承诺在角色认知和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62-63
- 4.5 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措施63-64
- 4.6 本研究今后努力的方向64-65
- 第三部分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2
- 附录72-77
- 后记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冬梅;;知觉到的控制与工作满意度、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7年30期
2 彭小春;;职业激情无油可加[J];东方养生;2007年10期
3 张建才;;从“高级职称”现象看教师的职业倦怠[J];宁夏教育;2008年02期
4 汪长明;;论教师职业倦怠现象[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越;;走出“职业倦怠” 再塑“教育理想”[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年04期
6 ;关注教师心理 克服职业倦怠 《湖北教育》第三届核心作者培训班成功举办[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07期
7 刘跃宁;;新时期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姜国俊;;沧州市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年11期
9 张寒慧;;农村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06期
10 熊慧娟;;教师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惠娟;骆宏;沈擰清;;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与角色认知、问题解决能力的相关性研究[A];2005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2 杨桂菊;陈艾华;;医护群体社会支持系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研究[A];全国精神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3 董君;;克服职业倦怠 实现生命主体价值[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4 蒋慧琳;许家丽;黄海燕;顾超琼;;广西护理骨干职业倦怠的调查分析[A];全国第十一届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上)[C];2007年
5 王树珍;赵琦;李曙光;;临床护士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A];中华护理学会《护士条列》解析培训会、中华护理学会2008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暨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魏心;战伟根;于焕芝;;论教师职业倦怠及其解决途径[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7 孔丽;;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的原因及对策[A];全国第四届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王新青;余文斌;;青岛市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王伟华;;领导干部职业倦怠对工作创新的影响及干预措施[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瑞英;董莹莹;李琨;;ICU护士职业倦怠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A];老年病人健康教育与自护高级研修班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梅县教研室 冯汉青;远离职业倦怠 成就职业梦想[N];黄冈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雯婧;教师:我们也得减减负![N];天津日报;2009年
3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宝应实验初级中学 沈寿鸿;重燃教师的教育激情[N];江苏教育报;2010年
4 声宏;职业倦怠症成了都市“流行病”[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范占英;《职业倦怠自治手册》讨论员工心理调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6 高青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曹德霞;和谐让教师远离职业倦怠[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主讲人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教授 朱永新 本报记者 任松筠 整理;把教师生涯锻铸成隽永的传奇[N];新华日报;2009年
8 周淑君;瑞士的现代病:职业倦怠症[N];中国社会报;2005年
9 金永红;医生,最易出现职业倦怠[N];健康报;2006年
10 西丰县教师学校 贺百健 西丰县第一中学 王晓燕;如何有效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N];铁岭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及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张明寮;台湾地区金融控股公司银行主管工作压力、职业倦怠暨因应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石蕾;知识型员工职业倦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衍玲;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的探索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连晓霞;《金光大道》:政治意识形态规约下的文学话语[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琳琳;国有企业员工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方明军;大学教师隐性激励论[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周永康;大学生角色认同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云静;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荩桢;武汉市中小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3 王芬;济钢医院护士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冬梅;中小学教师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及三者对职业倦怠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平;川渝地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其与职业倦怠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1年
6 姚新华;初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宁晚枚;中学政治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广州大学;2007年
8 黄雪飞;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邓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黎青;主动性人格及其对职业倦怠和工作绩效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5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iaoyuxinli/395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