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分析与对策: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重庆市学生联合会的专项调查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1 16:38

  本文关键词:分析与对策:当代大中学生政治认同研究——以重庆市学生联合会的专项调查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大中学生 政治认同 调查研究 政治参与 中国共产党 理论问题 国家认同 重庆市 政治冷漠 政策认同


【摘要】:以重庆市学生联合会的专项问卷调查为依据,对当代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作了分析。调查表明:当代大中学生的政治认同主流积极向上,政党认同度、政策认同度、国家认同度都比较高。调查也发现了部分学生对深层次的理论问题认识模糊、政治选择存在功利化倾向、一定程度存在"政治冷漠"等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教育模式、扩大政治参与、坚持主导意识形态、完善社会政策、多方齐抓共管等对策。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关键词】大中学生 政治认同 调查研究 政治参与 中国共产党 理论问题 国家认同 重庆市 政治冷漠 政策认同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一、问题提出与调查概况政治认同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1]。政治认同本质上是人们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和信仰,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正当性基础,是把社会成员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对政治稳定、政治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中礼;;“一二·一”运动中的卢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顾峰;;“一二·一”运动对楚雄学运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3 余耀中;省辖八市举办“中学生三热爱音乐会”[J];安徽教育;1982年12期

4 ;以三好为目标 培育一代新人[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2年02期

5 ;书讯[J];中学语文;1982年12期

6 吴好好;;《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词语解释[J];中学语文;1982年12期

7 袁木林;“一二·九”运动与当代青年[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8 蒋中礼;;简论一二.一运动[J];云南社会科学;1983年06期

9 杨正彦;艰苦奋斗的三年[J];体育文化导刊;1984年Z1期

10 胡一峰;社会学知识咨询站一瞥[J];社会;198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迟铎;白玉林;;浅谈语文词典词性标注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2 吴家国;王庆英;;大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调查报告兼论逻辑教育中的问题及其改革[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3 谭天星;;华族的海外发展与华人社区变化的探讨[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一次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4 杨凭;夏强;王全佩;李惠然;;对中学生开展艾滋病宣传的效果调查[A];江苏省性学会第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5 王梦欣;毛雪琴;岳文浩;;齐鲁医院临床心理科病人情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谢东升;;当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7 刘芳;;炎黄文化热说略[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陈科华;;根源性认同与爱国主义[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9 陈云辉;李平;姜晶;;齐齐哈尔市初中生精神卫生状况对照分析[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方世南;;政治文明与人的主体意识[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梅珍 张同刚 王德勋;红烛情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匡林;学生的世界也精彩[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记者 聂嘉英;我市慈善事业蓬勃发展[N];重庆日报;2000年

4 明耀 群蔚 舟江;江苏为教育旅游开“绿灯”[N];华东旅游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李光一;青春剧还需审美升华[N];解放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吴卫群;手机悄悄入校园[N];解放日报;2000年

7 记者 郑灵巧 金永红;精神疾患逼近国人[N];健康报;2000年

8 葛宪波;察尔森中学课外艺术教育生动扎实[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9 记者 董洪亮;为实现民族复兴发奋成才[N];人民日报;2000年

10 记者 张春敏;从数字看手机消费趋势[N];人民邮电;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朱慧玲;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日本华侨华人社会的变迁[D];厦门大学;2001年

2 欧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戴晓东;加拿大: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D];复旦大学;2004年

4 朱陆民;二战后印尼华族政治地位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蒋长好;大中学生面部表情加工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韩晓峰;大学生政治认同状态模型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孔德永;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梅;政治社会化的价值取向[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潘华虹;朱天心小说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车红丽;论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政治文明主体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继奎;全球化时代联邦制的宪政冲突及其治理[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耕;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权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6 陈云;论思想政治工作在社会稳定中的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刘振怡;拉克劳:从后结构主义到后马克思主义[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张晓慧;塔吉克斯坦政治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9 方华;当代中国青年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旃媛媛;从宗教信仰看东南亚华侨华人的文化适应[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074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074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6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