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本文关键词:浅析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 精细加工策略 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组织策略 教师 复述策略 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以教育心理学理论为依据,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本着教学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思想和观点,从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形式、内容及应注意与解决的问题上,分析探讨了多媒体课件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策略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教学 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 精细加工策略 培养学生 教学效果 组织策略 教师 复述策略 促进作用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1]就教学而言,学习策略既是一种学生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教师用以指导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中,构成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认知策略,而这一策略在学习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晓;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启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2 夏本成;论化学问题解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解文星;;组织策略在高中生物专题复习中的应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蒲儒刿;解读文学鉴赏中的想象力[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徐茜;论互动教学及其在《旅游公关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1期
6 刘萍;尹德谟;;浅析双元结构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理解教学[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黄玉梅;;在数学中展现美[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黄贵英;;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高校学风建设[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克君;论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J];成人教育;2004年07期
10 朱文军;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心理分析及其能力培养[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严云娟;;新课标下探索型情趣英语教学实践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朱霞英;;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实践初探——以桐乡职教中心旅游专业为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洪焕梅;;英语教学中如何转化后进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肖庆彪;;新课程标准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朱玛丽;;浅析幼儿园班组工作中的轮保制[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6 张阳林;;应用尝试教学理论优化高一化学计算教学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国轩;论高技术企业“导动式”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实施[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毕华林;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志东;专家型化学教师的成长规律和培养方法探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廖锦治;安溪县学业中等生成就目标倾向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艳;《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CAI课件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丁俊武;论体育学习策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5 田澜;小学生学习适应问题及其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廖运松;职高数学“分组分层导学”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黄寿生;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应用教学策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乔凤杰;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宏伟;教师素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超然;网络环境下高中生物指导自主学习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俊;;布卢姆掌握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金洪源;;迈耶的“信号——智力模型”学习方法概介[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7年05期
3 田开芳;;教与学中的认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8年01期
4 刘定邦;熊国智;张子暑;;“形成性测试”问答[J];湖南教育;1988年10期
5 胡美珠;;浅谈影响第二门语言学习的四大因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6 苏务实;;卡尔·罗杰斯的促进教学法[J];湖南教育;1989年05期
7 王永;余文森;;掌握学习理论与我们的《目标—掌握》教改实验评述[J];现代中小学教育;1989年01期
8 倪晓宏;论外语学习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类[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9 周萍;;记忆的保持和迁移[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4期
10 宋学侠;;外语教学法研究的趋向[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奇;周永垒;;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吴英成;;学生汉字偏误及其学习策略的关系[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3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4 徐子亮;;外国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的认知心理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5 陈捷;王树青;王宁;王骥程;;多侧线精馏塔的神经网络控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上册)[C];1995年
6 王宁;王树青;;发电厂过热蒸汽中间温度双神经元串级控制的研究[A];1996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6年
7 张建明;王宁;王树青;;自适应单神经元控制器的研究[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8 胡泽新;邵惠鹤;;多变量系统无模型控制新方法[A];199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9 钟碧良;李春香;;陶瓷烧成炉的神经元PID控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常江;徐枋同;刘炳文;陈启卷;;水轮机调节系统的神经网络建模研究[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就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专家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李建平;新课程标准:权威有说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刘佳;儿童与第二语言学习[N];大众科技报;2001年
4 易新;揭示学习六大策略[N];光明日报;2001年
5 肖英楠;引入新的教学理念[N];光明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告别“哑巴外语”[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王建平;追求最佳教学效果浅谈[N];西藏日报;2002年
8 晓文;研究性学习成亮点[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江苏省华庄高级中学 英语教研组;学生英语学习计划制订过程中教师的职责[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郑志恋;换个策略学英语[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彪;企业领导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周向东;图像数据库检索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学习策略与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付桂芳;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4年
6 周永垒;学习困难生的学习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兴辉;成人自导学习与支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杜晓新;学习困难儿童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的构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琳;外国学生习得汉语语气副词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孟琦;课堂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晓娟;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过程设计模式[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亚玲;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向淑君;高中英语元认知说的学习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海洋;第二语言习得情感因素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左向东;适应性学习系统的教学设计[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解芳;通过学习策略培训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自主性[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绚丽;语言水平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欣;自我监察策略的训练对听力理解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9 许雪蕾;[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易滟;外语听力过程中输入向吸收过渡的优化[D];湖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23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23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