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

发布时间:2017-11-02 18:03

  本文关键词: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回顾与前瞻


  更多相关文章: 道德教育 德育理论 德育研究


【摘要】:近十年我国德育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德育基本概念方面强调对德育目标、德育本质以及现代德育功能方面的探究。德育理论研究现状突出表现在围绕"生活"、"生命"、"生态"、"人本"等关键词展开讨论。德育理论研究趋势呈现为:德育的人学研究走向;德育在物质、制度、理念层面的全方位建构;德育坐标沿传统回归与现代创新的双向延伸;德育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深圳大学高教所;
【关键词】道德教育 德育理论 德育研究
【分类号】:G410
【正文快照】: 德育研究离不开对德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探讨,理论可以而且应该走在实践前面,并指导实践活动的进程。中国德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缺乏在长期稳定、自然发展中形成的一以贯之的德育价值体系与规范体系。从儒家、道家等道德思想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到西方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桂生;“德育目标”引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2 班华,薛晓阳;新时期我国德育模式研究的理论特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3 鲁洁;转型期中国道德教育面临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5期

4 班华;德育理念与德育改革——新世纪德育人性化走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迟希新;;近年来我国德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趋势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12期

6 刘济良;;生命体验:道德教育的意蕴所在[J];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7 鲁洁;;生活·道德·道德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8 刘惊铎;;生态体验:道德教育的新模式[J];教育研究;2006年11期

9 李延平;;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J];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杨四耕;教育与道德[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何红梅;人的现代化与人的情感需要——转型期两性情感现状的理性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宫晓虹,张修红;课程德育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小飞;当代德国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选择与定位[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5 曹能秀,王凌;论日本文化对教育荒废的影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陈桂生;“德育目标”引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7 单玉;政治教育:从灌输走向对话[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孙喜亭;学生德性或德行能由内而外的生成吗?[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刘志山;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的回归与超越[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王兆林;素质教育·德育·责任教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涛;肖平;;人性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虹;彭娟;谢迪;韩棹渭;;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A];学成于思 行成于思——2005年度毕节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课题集[C];2007年

3 余广寿;;浅谈提高民办职业学校德育管理实效性的途径[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吴健;;创设发展小学生诚实守信品格的校园文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5 刘鹏;;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考试作弊[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6 陈焱焱;;试论德育中的教师权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7 汪怀君;;人际关系伦理探析[A];首届国际道德哲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艺林;论高等教育的批判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万峰;中学数学生命化教学取向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孙孝军;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石璐;论人之生命完整性与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4 刘霖芳;日本中小学生不登校问题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慧;中日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6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唐爱民;当代中国大学“做人教育”探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李燕;共生教育:现代教育的向度调适[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智运,胡德海;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2 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道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杨国荣;道德的形上内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4 蔡春,扈中平;德性培育与制度教化——论道德失范时期的道德教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4期

5 董建新;制度与制度文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6 刘超良;制度:德育的环境支持[J];教育科学;2004年04期

7 刘济良;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8 孙彩平;当代道德的嬗变与教育的道德定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1期

9 卢跃青;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10 金生,

本文编号:113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13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