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价值中立与价值灌输:布雷钦卡教育学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08 02:20

  本文关键词:价值中立与价值灌输:布雷钦卡教育学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教育科学 价值中立 价值灌输


【摘要】:在德国,一直存在着教育学的人文性和科学性之争,并在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关于教育学性质的大讨论。这里探讨的就是引发这场大讨论并处于讨论之风口浪尖的德国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布雷钦卡教育思想中的两个方面:在教育科学方面主张价值中立,以建立以因果关系为核心的教育科学体系;在教育哲学方面,倡导进行超越科学的价值教育,甚至是价值灌输,以捍卫个体人格的稳定性和社会最低的价值共识。布雷钦卡的这两个转变——从教育学向教育科学的转变,从教育科学向教育学的转变——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补充,显示了其教育学思想的稳健性和新保守主义倾向,体现了德国教育学对科学时代和价值多元主义的回应。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基金】:彭正梅2008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会研究项目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布雷钦卡(Wolfgang Brezinka)是当代德国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学家,其著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语、日语和中文等。他在我国教育学界多以区分教育学种类、捍卫教育学的科学性并反对价值性的教育学而著称,但实际上,他也非常关注价值教育问题,并在价值教育上表现出一种新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攀攀;;震后新生:羌区学校教育重建中的问题及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2 刘志;;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3 张亚丽;;博尔诺夫空间观对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启树,陈修梅;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牛海彬;白媛媛;;教师话语的理想架构及现实依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6 冯建军;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及其教育——兼论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朱旭东;;论民族国家的生存方式与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杨帆;;教师的反思性语言形态[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1期

9 石中英;;教育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邵燕楠;教育的人类学视角[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佳;;中小学STS教育的反思——基于《汶川地震建筑震害分析》的解析[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岳天明;;试论我国教育人类学的学科定位与学科精神[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秀雄;中国共产党干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7 王洪席;过程课程观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忠厚;从混沌走向协同:课堂教学系统自组织境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沙小妹;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和实践[D];苏州大学;2010年

3 田亚婕;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班主任专业素质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明菊;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晶;师生主体间性视阈下的中学德育课教学过程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文妹;终身道德学习理念及其教育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娟;幼儿艺术教育中的生成性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松;基于视频点播的高校思政教育网络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庆;现象学教育学视域中的教学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飞;;“价值中立”的学校德育意义及局限[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11期

2 叶飞;;“价值中立”的学校德育意义及局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3 王晓升;阿多诺对于实证主义社会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的批判[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4 李文兵;;论学术自由及其限度——《高等教育哲学》解读[J];高教探索;2006年06期

5 江风;;试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价值中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年09期

6 谭咏梅;;心理教育能否价值中立——兼论心理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的异趣与关联[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7 刘国贞;;论“价值中立”原则在人文学科中的可行性[J];东岳论丛;2009年04期

8 张忠;陈家麟;;心理健康教育中价值干预问题的再认识[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09年03期

9 侯洪生;;展现教育科学研究的新形势 双鸭山市教育学会召开一九八四年年会[J];教育探索;1985年01期

10 陈昌岑;关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分类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198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春和;姜铁城;王秀敏;刘玉华;郭亚琴;;新世纪高等教育办学新理念研究——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研究报告[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袁义厘;高井全;孙建玲;王晓晶;;优化基护实践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上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学会大事记(2004年1月~12月)[A];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杨东平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5 郑爱平;;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6 ;薛焕玉简介[A];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会刊[C];2007年

7 ;后记[A];中国德育的重大改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十年报告[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文集(第五卷)][C];1998年

8 王卫国;;对教育科学规划发展沿革的基本评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9 ;中国建设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申报表[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10 徐吉云;;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A];农业教育与农村改革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 北;实现程序公正及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卫新华 实习生 吴霞;地理:范围扩大 结合实际[N];重庆日报;2004年

3 记者 宋晓梦;中俄首次开展大规模教育比较研究[N];光明日报;2006年

4 苏婷;依法保障农村教师工资待遇[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南开区长治里小学 张伟;抓住身边小课题 写好科研大文章[N];天津教育报;2011年

6 ;出版与教育协作互动共同建设教育读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王玲;开展智障儿童教育科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8 记者 冯庆 通讯员 卢基贤 聂细刚 张晓丽;宝安创造教师培训新模式[N];深圳特区报;2005年

9 蔡民 游曼妮 吴瑕 奥一;小小年纪心病多[N];中国妇女报;2006年

10 ;校园数字图书馆研讨会开幕[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卫东海;明清晋商精神的宗教伦理底蕴[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金星;论韦伯思想中的自然法[D];吉林大学;2009年

3 胡晓芳;政治行政分合视阈中的行政公共性[D];苏州大学;2009年

4 王庆华;我国转轨时期政府政策的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李长伟;好人与好公民[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刘诚;现代社会中的国家与公民[D];武汉大学;2005年

7 陈f ;论马克斯·韦伯的法学理论及其两面性[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雪丰;论公共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长春市小学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铖;从“价值中立”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自觉”[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向辉;教育科学研究效度问题探析[D];河南大学;2005年

4 郑广祥;科学的价值审视——科学的价值中立及价值负载[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娟;高中教师教育科学研究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崔淑燕;试论马斯洛人文视野中的科学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解光夫;价值澄清学派及其转向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翠萍;关于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潇潇;上海市中学地理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调研[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思雨;高中生物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64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64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1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