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化整合与提升
本文关键词: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形态化整合与提升
更多相关文章: 全球教育 比较教育学 研究范式 教育社会形态学
【摘要】:全球教育多样而趋同的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方法普适性的广泛认可与研究成果的倍增,研究实践的过分功利直观和庞杂浅薄,使比较教育学科及其方法性研究范式日益受到身份独特性的质疑和挑战。教育社会形态学以教育社会生态公理逻辑严谨、普适共享和差异包容的高端视点、全景视域、完整视像、人类视位、生命视角和生态视力,科学地综合众多比较教育学研究成果与模式,直面洞察全球教育社会形态系统,把比较教育学比较方法本位的共用研究范式转换和提升为对象形态本位的特定研究范式。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2007年度国家一般课题“美国高等教育的强国职能及其借鉴研究”(BIA07002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高等教育发展中公平与效率问题的国际比较研究”(07JJD880225)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0-059.3
【正文快照】: 全球教育多样而趋同的一体化发展,比较研究方法普适通用性的广泛认可与研究成果的倍增,[1]研究实践的过分功利直观和庞杂浅薄,使既往的比较教育学方法性研究模式的独特性日益受到质疑和挑战。如何科学地揭示和把握日益全球化的现实教育形态的实质与机制,提炼和建构更为独特适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明远;关于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王英杰;;再谈比较教育学的危机[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容中逵;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王建;;思想品德课“商榷式”教学的探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耿祝芳;;在农村中学德育教育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4 李现平;比较教育学与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5 谷贤林;关于比较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7期
6 钟启泉,黄志成,赵中建;开拓比较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视域——兼论比较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方法论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陈时见;论比较教育的学科体系及其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傅松涛;比较教育学学科形象的科学定位——教育形态类型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郑富兴;范增钍;;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理论的中国原创[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10 杨洪;;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立足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玲;胡涌;粟俊红;张仕固;柳晓玲;;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展概述[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胡涌;柳晓玲;张仕固;王玲;粟俊红;;高等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苟亚春;;夸美纽斯“泛智”教育思想初探[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马早明;;民国时期: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初兴[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5 刘叶云;张亚春;;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我国的教育滞胀现象[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戴剑;;区域环境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A];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C];2009年
7 李承文;彭玉高;黎辉;秦索娜;杨娟;;中、美部分院校护理专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分析[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仿松;财政教育投资及其绩效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宋燕;和合学视野下教师合作研修共同体建构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李志英;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千;基于生态位理论的高校德育绩效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进;产业集群生态系统的协同演化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郭兰英;“适者生存”:翻译的生态学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王启祥;藏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莹莹;小学新任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关键事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辉;高职院校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郑小龙;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态教学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冯世基;教师专业发展网络学习社区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凤丽;教育生态学视野中的学校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洁;高职院校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吴伟娥;论中语文阅读课自主式学习模式探微[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唐淑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博;中美高中物理教材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英杰;;比较教育学定义问题浅议[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琳;彭泽平;;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2 沈卫华;比较教育学研究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陈时见;刘揖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发展及其走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4 姚琳;;论比较教育的相对主义研究范式——兼谈霍姆斯的比较教育方法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5 梁燕玲;陈时见;;论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特征、优势与局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6 诺亚;董小燕;顾建民;;给比较教育下定义[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9年05期
7 郭景仪;;全球教育——学会互相依存[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2年06期
8 帕特·达克豪,王志彦 ,薛娈立 ,焦春玲;全球教育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向蓓莉;比较教育学的价值判断与研究范式: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研究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10 袁爱玲;90年代幼儿园应进行“全球教育”[J];学前教育;199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连军;;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与方法论:哲学基础与研究范式[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2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高芳;;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范式——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黄明喜;;论中国现代教育的萌生——一种基于教育形态范式的教育史学阐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胡范铸;;中国新闻语言研究范式的若干思考[A];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勇;;论语言类型学研究中的解释[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7 解素敏;;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在教育游戏研究中的应用[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8 李金国;;我国宪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刘翔平;;阅读障碍的捆绑加工缺陷:从单通道研究范式到双通道交互作用研究范式[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何萍;;更新唯物史观的研究范式(提纲)[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驻巴黎记者 姚立;《全球教育监测报告》发出警告[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许晓平;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为研究范式[N];人民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段文若;全球教育正在发生第四次革命性变化[N];北京日报;2009年
4 娟子;德安(DEMAND)全球教育项目在中国启动[N];医药经济报;2003年
5 高铭暄;刑法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创新之作[N];法制日报;2009年
6 葛岩 上海交通大学认知与决策实验室;从黑箱到灰箱:心理与行为研究范式的变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卧松;全球教育要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研究所所长 丁亚平;党员形象全新的价值意义和研究范式[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赵风波邋编译;全球教育开支集中在少数国家[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高延晶;美国教育优势不再 全球教育竞争加剧[N];广州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燕玲;比较教育实证分析范式的变迁及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杨素萍;比较教育的范式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吴世家;中美公共关系高等教育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袁利平;本体存在与视域融合[D];西南大学;2009年
5 李爱萍;美国“国际教育”:历史、理论与政策[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谢梅;新闻与消费[D];四川大学;2007年
7 顾永波;传媒稀缺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张永英;幼儿教师儿童学习观变革之路探寻[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钱大军;法律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正青;比较教育依附论研究范式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2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朱元根;企业伦理的研究范式与构建[D];河海大学;2005年
4 王喜娟;从文化因素研究到“文化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夏青;我国教育研究范式的人文主义取向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卫沈丽;试论比较教育学研究中的批判民族志方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杨恒;中美家庭教育的跨文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杜玉生;翻译研究中的伦理性问题[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刘紫千;印度古典音乐的传承与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吴巧玲;美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7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267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