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励志教育初探
本文关键词: 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 贫困生 励志教育 贫困大学生 心理问题 当代大学生 特殊群体 心理贫困 经济的 人际关系 出处:《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扩招和现代社会人们对高等教育观念的不断深入,贫困大学生逐渐成为伴随我国经济社会改革而出现的特殊群体,承受着学习和生活等多方压力,因此也是各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分析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问题,提出励志教育的策略,有的放矢地解决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enrollment of major universities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concep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poor college student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 special group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form of our country. Under the pressure of learning and living, it is also a high risk group of variou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of motivational education.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deolog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olv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poor students.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
【分类号】:G444
【正文快照】: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促使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成才创业意识不断增强。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当代大学生中逐渐涌现出一个特殊的群体——贫困大学生。在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戴嘉宝;;浅论高校贫困生的心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3 王贞志;马奇柯;;如何对青年进行励志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胜平;;高校贫困生的现状及其对策初探[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牟艳娟;;高校贫困生心理素质状况综合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6年09期
3 张长伟;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蔡秀娟;邱亚洪;;社会转型期高校贫困生工作的思考[J];嘉应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黄敬宝;;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评价与改进[J];晋阳学刊;2007年01期
6 隋丽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年30期
7 田澜;潘伟刚;;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感及其调适[J];前沿;2006年12期
8 王一涛,夏守信;大学高收费约束下的农户高等教育选择——Y县22户农民的访谈[J];青年研究;2004年12期
9 陈芝蓉;经济欠发达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山东精神医学;2005年01期
10 贾淑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探析与应对[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浦玲;高校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及实践思考[D];河海大学;2006年
2 陶娟;我国高校助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D];东南大学;2006年
3 李春香;扩招或“大众化”背景下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于慧;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贫困大学生管理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文平;高校贫困生群体及其资助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金思慧;导生制应用于高校助困工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海燕;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庞丽娟,胡福贞,韩小雨;关注高校贫困生:问题、原因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2 刘彩霞;论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2年03期
3 龙晓东;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4 梅萍;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0期
5 王幼芳,黄映芳 ,唐丽珍;做好高校贫困生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1期
6 张驰;大学生道德选择矛盾性研究[J];青年研究;2003年06期
7 王贞志;马奇柯;;如何对青年进行励志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俊明;《大众贫困化的性质》[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2 王培民;;求实与献身——纪念赵树理逝世十周年[J];晋阳学刊;1980年02期
3 高大贤;今日五指山下的黎族人[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10期
4 郑月蓉;《正红旗下》的风格和语言[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2期
5 陈继明;;苏轼在琼州的生活及创作[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6 叶萌;;从雨果看浪漫主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7 黄鹤乡;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史湘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3期
8 张明慧;以真、善、美的创作原则熔铸自己的社会理想——《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9年02期
9 吴建平 ,沈振元;文学作品中深层语义句理解探微——对《挖荠菜》中一个句子的研讨[J];语文学刊;1990年06期
10 黄保勤;;贵州民族地区的教育超前发展问题[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大刚;张亚志;;关于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2 张晓文;吴胜红;;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析[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3 范奉莲;王光荣;;团体辅导——促进贫困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戚戎;;夕阳更灿烂 人间有真情——记资助贫困生的汪乃钰教授[A];探索中国特色养老之路——江苏2003·健康老龄化和养老模式文选[C];2003年
5 邹红梅;;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两手抓为贫困生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教育文化类[C];2003年
6 吴庆;;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救助政策分析及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7 刘七生;程倩;;教育的本质:价值理性的传承——论“学习社会”对高校教育创新的启示[A];高校德育主渠道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肖汉仕;李美英;;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丁玲;张宗恩;;特困大学生16项人格特征比较研究[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研究——第八届全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石丽霞;吴亚楠;张伟;;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石油石化分会成立暨第四届石油石化心理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生命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设立科技之光国家助学贷款担保基金倡议书[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记者 权利冰;贫困生放心上大学[N];中国财经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翟帆;贫困生,,高校大门向你敞开[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崔砺金 茅建兴;少数贫困生为何冷落助学贷款?[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周虹艳;让寒门学子昂首迈进大学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记者 刘见 赵建春 牛喜林 本报记者 陈强;助学贷款越走越好 绿色通道越行越畅[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记者 张真弼 俞路石 通讯员 霍效忠;好事办好 实事做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清萱;清华大学建起贫困生资助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记者 周虹艳;600万贷款将发至贫困生手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记者 涂克西 郑蓓蓓;聚焦学校收费[N];重庆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德生;高校在校贫困大学生人格特征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高亭;高校贫困生受助后的负性情感分析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3年
2 万煜;社会支持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小平;助学贷款运行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郑颖;农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发初;国家助学贷款难的诚信思考及对策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3年
6 张艳萍;高校贫困生勤工助学体系构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左晓冬;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盘娟梅;我国高等教育助学贷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海;大学生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郑泽莉;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85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485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