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策略
本文选题:实践策略 切入点:课程资源 出处:《教育发展研究》2009年02期
【摘要】:教师能否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将利用课程资源的实践策略概括为:课前以教科书为核心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与整合;课中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充分利用背景性、生成性资源;课后开展反思与交流活动建构教师个人教学资源库。
[Abstract]:Whether teachers can make effective use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strategies of us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selecting and integrating curriculum resources with textbook as the core before class, making full use of background and generative resour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tudents' development;After class, we should carry out reflection and exchange activities to construct teachers' personal teaching resource bank.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化学学院;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新疆师范大学文科基地“新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G4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刚平;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年09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龙正;;体育课程资源的分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牛丽琴;李政;;课堂教学质量较差教师相关特征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徐玲玲;;“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浅议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4 柳谦;论主体间性教育与教师主体性[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5 马云鹏,唐丽芳;新课程实施的现状与对策——部分实验区评估结果的分析与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 岳欣云;董宏建;;面对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何去何从[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7 丁相平;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文庆城,李凤,刘柳;谈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成性教学资源及利用[J];化学教育;2004年12期
9 黄伟;教学机智:跳荡在教学情景中的燧火——基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的反思[J];教师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10 曲中林;知识提取与课堂教学实效的相关研究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连亮;;高中化学智慧育人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钮小静;;基础教育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敏;走向生命观照的美的教学观[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晓明;课程知识与个体精神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伟胜;现成生活与可能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曹树真;“引导”中“生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柯森;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慧萍;试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罗新兵;高中数学课程弹性化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宇;我国初中综合课程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志强;中小学教师教研心态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陈智博;中学生物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闫建敏;中小学课程资源及其对策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娟;基于网络的校际主题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应用效果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黎明;课程资源信息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晓华;青海省基础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宏;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主体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廷熙;教育资源建设之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年12期
2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J];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万学;;走出道德教育的两难境地[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04期
2 李正云 ,李伯黍;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唐以志;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接轨的几个问题[J];教育与职业;1993年07期
4 郭元祥;论活动课程[J];课程.教材.教法;1994年11期
5 李培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郭杨;关于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994年01期
7 周建波,,孙晓慧;加大力度实行学分制 在选课制中引入竞争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年04期
8 马勇,舒伯阳;“三位一体”旅游教育优化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1997年S1期
9 ;沙市素质教育区域模式的实践策略及要点[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1997年06期
10 程晋宽;美国教师人员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模式评介[J];全球教育展望;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婉秋;;运用网络技术,创建“情境——探索”学习模式[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承正义;钱丽霞;;小班教育,孕育个性化教育的土壤[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3 翟永军;;化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教材编写的实践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4 徐大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化学教育[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玉龙;徐红;;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必须认清的十个关系[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第五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何惠芳;;小学语文课程整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A];国际创造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余武英;;新课标下语文报刊编辑工作的新取向[A];中国语文报刊协会“第二届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论文集[C];2004年
8 陶玉流;刘艳;刘小平;;对《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中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和利用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袁音;;甘肃省本科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张玲;;制约《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师大教育系九八级研究生 张国兵;为了生活的教育[N];光明日报;2000年
2 ;就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改革专家答记者问[N];中国教育报;2001年
3 田慧生;凸显时代精神的教学论研究[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高校网络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建平;课程资源如何开发利用[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如何走进新课程[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驻京记者 何连弟;清华:迈向研究型大学[N];文汇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赵小雅;课改实验带来全新变化[N];中国教育报;2002年
9 杨明 杨振英;10年课改路[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区校本课程研讨会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于海波;科学课程的文化阐释与时代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孟凡丽;多元文化背景中地方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马正学;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牧华;课程研究的生态主义向度[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6 王州;《世界民族音乐》课程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彭寿清;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强;湖北省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童肖琼;自我监控学习中学习者信念与策略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杨芮峰;论信息化在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中的作用——船舶企业信息化实践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刘宇;我国初中综合课程实施现状与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罗汉书;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董仁忠;东乡族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叶本刚;生物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况立群;智能教学系统的研究[D];华北工学院;2003年
9 董永峰;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多媒体集成技术及其课件制作合成系统[D];河北工业大学;2003年
10 林保忠;学校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703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03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