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焕发德性活力
本文选题:德育 切入点:德性 出处:《学术论坛》2009年01期
【摘要】:现代德育在传统思维定势下,放逐了自身原初的德性追求,进而陷入种种窘境之中。在社会发展到信息化的今天,剖析德育出现的问题,勾画德育变革的新思路,希冀行用新方法,焕发德育德性活力。
[Abstract]:Modern moral education has banished its original pursuit of virtue under the fixed trend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and then it has fallen into all kinds of dilemmas.Today, when the society is developing to information, the problems of mor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the new ideas of moral education reform are outlined, and it is hoped that new methods will be used to coruscate moral morality with vigor.
【作者单位】: 河南科技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分类号】:G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时忠;制度德性与制度德育[J];高教探索;2002年04期
2 文雪;略论德育方式的合德性[J];山东教育科研;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刘国永;德性涌现与道德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9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10 方可;探索北京旧城居住区有机更新的适宜途径[D];清华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3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彭金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理论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5 肖江;生态科学观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构建[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6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卫军;证券市场风险的法律控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9 杨超;里考纳品格教育思想述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董建新;制度与制度文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2 鲁洁;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的基础——道德教育当代转型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睿;;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断想[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06期
2 马超;;论情感体验在德育中的作用及培养策略[J];中学教育;2002年09期
3 蔡辰梅;刘刚;;论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对德育的启示[J];中学教育;2002年10期
4 李睿;;皮亚杰与班杜拉的心理惩罚观及其德育启示[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5 吴海丽;;公民教育的“班本”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4期
6 刘宗南;;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德性之维[J];教书育人;2011年22期
7 郑富兴;;突出学校道德教育的现代性——四川部分地区中小学教师道德教育观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06期
8 刘丙元;;试析文化多元化境遇下教师德育观念的转变[J];中国教育学刊;2011年10期
9 卢喜朋;黄美益;;关于德育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年22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琳;;众手浇开德育花[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2 徐洪绕;;做教育的智者[A];叶圣陶教育思想在当代的价值——江苏省叶圣陶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方萍;;红色记忆驻校园教育课题的探讨[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年
4 李寿全;;试析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八个“性”[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敏 通讯员 唐永明 袁明辉;象山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再添新“成员”[N];桂林日报;2009年
2 马晓燕邋实习生 陈敏婷;调制未成年人“心灵鸡汤”出新招[N];嘉兴日报;2007年
3 报道组 楼天茂 通讯员 陈旭丹;东阳构建“春泥护花”大磁场[N];金华日报;2011年
4 廖庆凌;贺州两年50万青少年参加德育实践[N];广西日报;2007年
5 ;在中山和谐发展的社会坐标系里,德育永远大写[N];中国教育报;2007年
6 记者 沈祖芸;上海首次制定学校德育五年规划[N];中国教育报;2006年
7 马刚 刘林;中小学德育模式须更新[N];湘声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徐敏 李爱铭 彭薇;树魂立根 合力育人[N];解放日报;2006年
9 王立仁;增强德育实效性须转换思维视角[N];中国教育报;2004年
10 黑龙江科技学院院长 赵国刚;创新教育理念 建设和谐校园[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伟;科技文化影响下的我国学校德育变革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海青;德性视域下的美国当代品格教育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4 张艳红;德育资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志霞;“三生教育”中的德育实践体系构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2 隋海娇;我国当代学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马福;论教育介体及其对德育有效性的影响[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4 汤英华;利他情感德育的基础与实践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松峰;论价值商谈型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7年
6 黄华;基于儒家文化启示的感恩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丽羽;当前德育:走现代思想与后现代思想的融合之路[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耀庭;知情交融的德育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志军;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晓明;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6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1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