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自我与他者:教师的伦理责任与价值

发布时间:2018-04-18 22:30

  本文选题:自我 + 他者 ; 参考:《道德与文明》2009年03期


【摘要】:师生关系首先是伦理的为他关系,学生的他性外在于教师,具有无限性和神秘性,既依赖于教师这个自我又是对其的否定与超越。教师要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得尊重学生这个他者,担负起对他者的伦理责任,回应他者的诉求,具备倾听能力,与他者对话以实现"和而不同"的课堂教育。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first of all ethical for his relationship. The other nature of students lies in the teacher, which has infinity and mystery, which depends on the self of the teacher and negates and transcends it.In order to gain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existence, teachers should respect the other, take up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other,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other, have the ability to listen and talk with the other to realize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of "harmony but differenc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G4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金惠敏;无限的他者——对列维纳斯一个核心概念的阅读[J];外国文学;2003年03期

2 杨跃;;论教师的责任伦理[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7期

3 顾红亮;另一种主体性——列维纳斯的我他之辨与伦理学[J];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袁家群;论人的最高本质及其同劳动、社会的关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人的本质学说”的新探索[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陈明秀;;社会历史中的自然观——兼谈卢卡奇的“自然是一个社会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汤文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哲学及其基本范畴[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8 陶富源;关于价值、人的价值的几个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9 陶清;;自然观:庄子与怀特海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汪才明;;和谐发展:发展伦理学的价值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兵;;试论道德的人类学基础[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田秀云;白臣;;我国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倪星;;转型期中国的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A];论法治反腐——“反腐败法制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敬斌;;毕节试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基于马克思主义视阈[A];毕节模式研究[C];2010年

5 童庆炳;;毛泽东的美学思想三题[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严春友;;论实践美学的理论缺陷[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7 关莉丽;;当代艺术生产研究关键词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8 高嘉社;;传播科技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王峰;;论产品设计与文化的内在关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10 孙波;;自然辩证法的黑格尔哲学渊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田庆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佟轶材;共青团工作思想方法的当代创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立国;东北滑雪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小飞;可持续发展观中代际公平问题的哲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宋庆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奥运文化的契合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慧;广西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海棠;;对人类的多元共生问题的探讨——以莱辛笔下的人与人关系为视角[J];理论月刊;2009年03期

2 赵建萍;;从日剧《月之恋人》解读中国人形象[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黄宇洁;;作为他者的宠儿——评莫里森的小说《宠儿》[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邹飞丽;蒋君兰;;试比较弗洛伊德与拉康不同的“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7期

5 杨永明;;“自我”与“他者”的战争——论林白小说的复调性[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罗列;;论20世纪初的中国翻译文学与性别[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薛武;;徘徊在自我和他者中间——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道德关怀[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吴佳美;肖肃;;“他者”与“自我”——中国传统文化在外语院校课程改革国际化中的新路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马绍玺;诗歌中的自我和他者——全球化语境中少数民族诗歌的文化认同问题[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江颖;;“他者”的命运——从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观浅谈《德拉库拉》中吸血鬼的象征意义[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玲;;正确地认知自我与他者——对《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林文静;;罗莎的自我——从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读小说《大披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桂玲;;教师在远程开放教学过程中的作用[A];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与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C];2002年

4 杨秀荣;;谈教师对学生的爱[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5 张喜凤;赵红兵;郭海英;;培养“实用型”人才,教师是关键[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6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王玲琴;;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光明的未来[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二——教苑撷英[C];2002年

8 卞玉潮;;维护学生的尊严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9 姚华芳;;让校园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10 赵邦英;马士存;;谈教师的伦理素质对学生的影响[A];山东省医学伦理学学会第二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关凯;从民族的眼光看世界:他者与别处[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范可 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边疆:告别他者形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黑龙江大学 孙庆斌;他者视域中的主体性向度[N];光明日报;2009年

4 澳洲蒙纳士(Monash)大学经济系教授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访问教授 黄有光;快乐、幸福与环保负责的快乐国家指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何奎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关于西方世界衰落与他者崛起的预言[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马连鹏;立命于文化江山[N];中国经营报;2011年

7 演讲人 蔡德贵;和解他者的信仰[N];人民政协报;2010年

8 韩书堂;“中和”观念与开放的民族性[N];文艺报;2011年

9 曹卫东;资本主义制度危机与世界的未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刘泰然;中国文化一个有待深思的问题[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京明;中国镜像的明与暗[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海英;走向他者之途[D];吉林大学;2010年

3 张桂;教育的超越:走向他者的自我[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郭朝红;影响教师政策的中介组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孙宽宁;教师课程理解中的自我关怀[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梅启波;作为他者的欧洲[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淑洁;等待不在场的他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孙庆斌;勒维纳斯的他者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9 刘传霞;被建构的女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向斌;西汉赋生命主题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倩;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辛晰;抵达 于废墟之上:奈保尔《河湾》与《到达之谜》景物意象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3 袁琳;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主体性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敏;走出自我,,获得自我[D];河南大学;2009年

5 秦党红;西蒙·波伏娃的他者概念之探析[D];湘潭大学;2006年

6 冯运丽;掀起毛姆反殖民的“彩色的面纱”[D];中南大学;2006年

7 方国清;自我与他者: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李俊蓉;他者映像中的自我建构[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9 黄曦;《印度之行》中的他者[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毅;言说美国属性[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703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7703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e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