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简介:张倩苇

发布时间:2016-11-22 22:01

  本文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张倩苇,女,教授,博士。荷兰Twente大学访问学者和高级研究学者。《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1,第二完成人)。国家级精品课程《学习论》和广东省精品课程《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国家级教学团队《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员。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论文60多篇,有数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教育》和《教育文摘周报》等转载。任《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2004)和《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2000)两部教材的副主编,出版专著《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课程发展》(2009)和《Supporting Teachers to Enact Integrat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China》(2012)。

  研究兴趣: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技术比较研究

  电子邮箱:qianwei.zhang@gmail.com

  学习经历

  6.2005.1-2012.5.16,荷兰Twente大学行为科学学院课程系学习,获博士学位。

  5.2000.9-2007.6,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4.2003.9-2004.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英语培训。

  3.1989.9-1992.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教学论专业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1987.9-1988.1,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进修心理测量、实验设计、心理卫生等课程。

  1.1981.9-1985.7,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8.2011.3-2011.5,荷兰Twente大学(博士研究)。

  7.2010.4-2010.6,荷兰Twente大学(博士研究)。

  6.2008.12-2009.5,荷兰Twente大学高级研究学者(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

  5.2005.1-2006.6,荷兰Twente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研究)。

  4.2003.12-至今,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任教授。

  3.1998.11-2003.11,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现教育信息技术学院)任副教授。

  2.1992.9-1998.10,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任助教、讲师。

  1.1985.7-1992.8,湖北大学教育管理系任助教,从事心理学、心理测量、心理卫生与咨询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代表成果

  A.学术著作

  7.2012,《Supporting Teachers to Enact Integrat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China》.Doctoral Thesis.Enschede: University of Twente.

  6.2009,《信息时代的技术与课程发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5月(独著)。

  5.2004,《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副主编)。

  4.2000,《步入信息时代的学习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副主编)。

  3.1993,《周恩来教育思想探讨》(第五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参编)。

  2.1991,《教育系统论》(第五章社会现代化目标系统中的教育建构)。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参编)。

  1.1986,《心理学》(第四章记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参编)。

  B. 学术论文

  45.2011,教育设计研究的本土化应用:支持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研究。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第1期。

  44.2011,教育中的ICT国际比较研究:荷兰特温特大学教授普朗普访谈。张倩苇,朱广艳,《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第1期。

  43.2010,设计研究: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创新。张倩苇,《2010方法论创新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11(P.230-245)(全国高校社会科学科研管理研究会组编)。

  42.2011,华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学习策略水平调查报告:对综合班学生与部分相关学院本科生的调查。张倩苇,何丽燕,杨素娟,李海花,《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教育与教学研究)。

  41.2010,华南师范大学综合人才培养实验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张倩苇,李海花,何丽燕,杨素娟,林冬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教育与教学研究)。

  40.2009,信息时代的游戏素养与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9年第11期。

  39.2008,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设计研究:以河流城市为案例的分析。张倩苇,张笑欢,《中国电化教育》2008年第9期。

  38.2007,设计研究:促进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第4期。

  37.2007,网络环境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个案分析。张倩苇,骆洁仪,《教育导刊》2007第11期。

  36.2006,广州市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报告。张倩苇,《教育导刊》2006年第4期。

  35.2005,国家教育信息化政策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2005年第11期。

  34.2003,美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动态及其启示。张倩苇,张敏,《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3.2003,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与分析。张倩苇,曾静静,《电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

  32.2003,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调查分析。张倩苇,曾静静,谢晓雯,黄剑亮,《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第7期。

  31.2003,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张倩苇,《中小学电教》2003年第7期。

  30.2003,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及其对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启示。张倩苇,《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被人大复印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2003年第11期全文转载。

  29.2003,珠江三角洲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十个策略。张倩苇,文志明,《广东教育》2003年第7期。

  28.2002,珠三角教学信息化模式探索及其现代意义。张倩苇,文志明,《广东教育》2002年第12期。

  27.2002,珠三角教学信息化模式探索及其现代意义。张倩苇,文志明,《广东教育》2002年第12期。

  26.2002,概念图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张倩苇,《教育导刊》2002年第11期。

  25.2002,视觉素养教育: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4.2002,网络环境下学习评价新模式的探索。张倩苇,桑新民,《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2期。

  23.2001,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22.2001,提高教师的技术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张倩苇,赵海霞,《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2期。

  21.2001,韩国网络教育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张倩苇,《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8期。

  20.2001,因特网的高效使用及教育技术站点推介。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第5期。

  19.2001,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张倩苇,曾艳,叶力汉,徐晓东,《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18.2000,学习的自我评价:含义、内容及其能力的培养。张倩苇,《教育导刊》2000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0年第1期全文转载。

  17.2000,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学习。张倩苇,桑新民,赵纳新,《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第10期。

  16.1999,现代教育新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张倩苇,《中国电化教育》1999年第6期。被21世纪园丁工程丛书《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全文收录。

  15.1999,转变学习观念,迎接学习时代的挑战。张倩苇,《广东教育》1999年第11期。《教育文摘周报》2000年2月13日部分转摘。

  14.1999,运用认知失调理论,提高学习效益。张倩苇,《中小学电教》1999年第1期。《教育文摘周报》1999年3月17日和《中国电大教育》1999年第4期部分转载。

  13.1999,运用认知失调理论,创设问题情境。张倩苇,《学科教育》1999年第12期。

  12.1999,知识经济与教育。张倩苇,石勰平,《社会科学动态》1999年第3期。

  11.1998,发达国家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新进展。张倩苇,《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1999年第1期全文转载,分别收入《学校教育现代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和《信息教育研究文集》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10.1998,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色。张倩苇,石勰平,《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9.1998,虚拟现实技术与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8.1998,教学最优化理论与电化教育。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5期。

  7.1996,学习策略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张倩苇,《电化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6.1995,多媒体技术与教育。张倩苇,《比较教育研究》1995年第2期。

  5.1995,,超媒体及其教育应用研究。张倩苇,《外语电化教学》1995年第1期。

  4.1993,实验教师素质结构刍议。张倩苇,《教育研究与实验》1993年第3期。

  3.1993,学习困难儿童的特点、成因与转化技术。张倩苇,《南方教育论丛》1993年第1期。

  2.1993,学习困难儿童诊断量表的制定及其结果分析。张倩苇,《江西教育科研》1993年第6期。

  1.1991,被试反馈法在心理诊断中的运用。张倩苇,《教育研究与实验》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3年第8期全文转摘。

  科研项目

  5.2011年贵州省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十大招标课题“推进贵州边远地区农村教育信息化的途径和政策研究”(主持)

  4.2008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学重点项目“教育设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其本土化应用”(主持)

  3.200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教育技术与课程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主持)

  2.2004年度广东省“十五”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主持)

  1.2000年度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珠江三角洲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与策略研究”(主持)

  获奖

  2001年,《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第二完成人)分别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课程与教学

  A.本科生课程

  信息素养、教育技术专题研究、视觉心理学、传播心理学、教育技术发展新趋势、网络教学研究、学与教的理论

  B.研究生课程

  技术与课程、学与教的理论研究、教育技术名著选读

  版权所有 201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本文关键词: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6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86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e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