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德育的文化精神

发布时间:2018-05-23 12:01

  本文选题:德育 + 文化 ; 参考:《教育评论》2009年03期


【摘要】:在多元文化的语境里,应形成积极的文化开放与批判能力、核心文化的建构与引领能力;追求开放的思路,加强高语境文化对话和文化意义协商;凝练核心文化,建立不受供求关系影响的深度文化市场。同时,谋求多元发展,以人为本,优化精神秩序。
[Abstract]:In the multi-cultural context, we should form the positive cultural opening and critical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and leading ability of the core culture, pursue the open thinking, strengthen the cultural dialog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negotiation in the high context, and refine the core culture. Establish a deep cultural market independent of supply and demand. At the same time, seek pluralistic development, people-oriented, optimize the spiritual order.
【作者单位】: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德育的现代维度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策略”的阶段成果,批准文号07SJB710051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殷瑾;井润田;项保华;;跨国购并中企业文化整合策略[J];商业研究;2006年15期

2 缪匡华;;动态联盟成员企业文化差异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许照红;扈红英;张丽影;;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冲突及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年09期

4 黄吉欣;方东平;何伟荣;;对建筑业安全文化的再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大卫;企业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津华;欧美在华企业的跨文化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姣;企业跨文化管理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马佳;一样的西门子,,不一样的文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邢惠芬;基于QFD的外包软件质量保证模型与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骆媛;[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5 焦维军;旅华大洋洲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子恒;LF公司购并后的管理整合[D];郑州大学;2006年

7 李东光;中国纺织企业与跨国公司合作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高子文;企业并购重组中的文化融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秀艳;高校教师文化管理初探[D];广西大学;2007年

10 王东;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文化整合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彦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德育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1995年03期

2 韩宏莉;德育的困境与出路[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3期

3 杨洪革;计算机技术与德育环境[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4 权文涛;努力开拓德育的新视野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正确导向[J];陕西教育;1999年10期

5 邱伟光;坚持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德育之本[J];思想.理论.教育;2000年Z1期

6 朱永新;我心中的理想德育[J];河南教育;2001年09期

7 任重远,杨翠玉;德育的现代视角[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2年08期

8 李光文;论德育的习得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3年13期

9 赵杰;解释学域的学生道德理解问题[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程建平;德育理念论[J];开封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明远;夏谊;;高一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调查分析与德育思考[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陈保红;李力;;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德育要强化的几个观念[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吴建东;;略论德育是新世纪人才的道德基石[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4 沈彪;宋建平;;学校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区别和联系[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殷洪涛;;创造美好的精神家园[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郭立双;;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中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7 孙惠;;浅析“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8 王秀林;;德育——塑造灵魂的工程[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9 陈辽;;德育要落实:养成良好习惯——纪念叶圣陶诞辰110周年[A];叶圣陶德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张明春;;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建业;德育:首先要从怎样做人教起[N];辽宁日报;2002年

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刘惊铎;如何提高德育的亲近感和吸引力[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康县大南峪学区教师 陈文月;在教学中抓好德育的几点体会[N];陇南日报;2009年

4 杭州高级中学 葛锦发;德育是真实和有用的[N];浙江日报;2003年

5 杨赞青;十年浇开“德育花”[N];韶关日报;2009年

6 记者 商中尧;青少年德育要常态化[N];苏州日报;2009年

7 记者 吴钊谦 何超群 通讯员 厉苗军;上虞:德育花开香满园[N];绍兴日报;2010年

8 赵霞;发挥课堂学科育人的功能[N];济宁日报;2009年

9 陈伟民;人民大道现象[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河北省 王艳松;寓德育于数学教育之中[N];学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洪燕;中国传统“道德”内涵的现代解读与转换[D];西南大学;2010年

2 沈晓敏;对话教学的意义和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姿芳;“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D];武汉大学;2012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沈研;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伟言;当代中国德育价值取向转型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林海亮;全面理解正面教育原则[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班红娟;国家意识与地域文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宇;我国青少年休闲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新天;美的德育初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闫茹;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学校德育的应对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家宁;论和谐教育思想在德育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段慧兰;论德育话语及其更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洋;德育生活化—新世纪学校德育的发展趋势[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梁茵;德育中“人”的迷失与回归[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赵杰;学校教育中学生道德理解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波;德育与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246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19246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b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