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素质教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关系的哲学解读

发布时间:2018-10-31 16:47
【摘要】:素质教育中的适应性与超越性是一对哲学意义上的互补关系,对教育的适应性与超越性的完整及理性把握,是解读素质教育的适应性和超越性关系的前提。人的两种存在状态与人的两种学习类型为这对辩证关系的存在提供了内在根据与条件,素质教育作为最本真的教育过程是适应性和超越性的协调、整合与统一。
[Abstract]:Adaptability and transcendence in quality education are a pair of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in the sense of philosophy. The complete and rational grasp of adaptabi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education is the premise to interpret the adaptability and transcendence of quality education. The two existing states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two learning types of human beings provide the internal basis and conditions for the existence of dialectical relations. As the most original educational process, quality education is the coordination, integration and unification of adaptability and transcendence.
【作者单位】: 中国计量学院;
【分类号】:G40-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严全治;;《中国教育报》“素质教育大讨论”综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严文清;;素质教育的历史演进及价值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郑明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拓理论发展的新境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5 吴学琴;挑战单向度全球化——马克思关于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化理论评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6 张能为;;论萨特伦理学的评价维度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任冬冬;;基于认识论视角下的以人为本内涵解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胡美灵;;农民自治权探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0期

9 殷清慧;周宝同;;重庆市江津区土地利用城乡统筹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10 孙显元;;“道德悖论”研究的现状及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葛振国;;“五名”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有效途径[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2 李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新趋向[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吴兆雪;刘勋滕;;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光辉典范[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钟哲明;;培育民族精神是搞民族主义吗?[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东;;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哲学基础与四大难题[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黄明伟;;应在动态中把握党内和谐[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施雪华;;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理论探索[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9 张建华;;比较史学视野下的苏联和南斯拉夫的解体——苏联、南斯拉夫与美国联邦制的比较[A];改革开放与理论创新——第二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8年

10 韩震;;从体系建构到观念的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初论[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刘涛;基于民主集中制视角下的群体决策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王磊;建设有中国特色党政关系的理论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陈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10 王文滋;胡绳晚年学术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耿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白雪;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顾博;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理论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斌;哲学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谢娟;《钱学森书信》的哲学价值[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澜;;清思 反思 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留生;;假素质教育的一面镜子[J];河北教育(综合版);2011年02期

2 潘越飞;;关于学校现行素质教育的调查报告[J];青苹果;2005年01期

3 高桂书;;试论初中物理考试与素质教育[J];中学物理;2000年08期

4 张斌;;素质教育带给学生的……[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25期

5 鲁薇;;素质教育不应让家长和孩子感觉越来越苦[J];北京观察;2011年07期

6 谢艳丽;;我们该如何进行素质教育[J];新课程(下);2011年05期

7 ;素质教育提升内涵 特色兴校谋求发展[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6期

8 ;高校不能对素质教育不以为然[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9 王双梅;;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技校工作的方方面面[J];山西教育(教学);2011年05期

10 韦海玲;;浅谈素质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A];全国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汇编[C];1999年

2 白流平;;规范教师形象对实行素质教育的意义[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3 田小燕;;病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谭红文;张海燕;符宝敏;;目标教学法与素质教育[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5 郭永江;;论知识经济时代的素质教育效能[A];迈向新世纪[C];1999年

6 李培军;;改革教学方法 抓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7 褚缨;;浅谈县级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A];福建省首届少儿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范启泉;;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中师素质教育[A];福建省陶研会2001年工作会议专辑[C];2001年

9 韩柏春;李伟达;何东;;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薛玉明;;论跨世纪人才的素质教育[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戚业国;素质教育就是关心“才艺”吗[N];烟台日报;2008年

2 本报特派记者 王强;素质教育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N];吉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杨明方 姜泓冰;4问 素质教育,何以年年提年年缺[N];人民日报;2009年

4 记者 张晓晶;山东:推教改动真格,素质教育渐得人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孙丰银 王东海;素质教育之花开遍和谐校园[N];淄博日报;2011年

6 睢阳区聋哑学校 陈钦梅;素质教育之我见[N];商丘日报;2011年

7 昭通市昭阳区苏甲乡九年一贯制学校 陈举富;素质教育之我见[N];云南经济日报;2011年

8 熊梅 采访;素质教育六问[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记者 曹继军 颜维琦;上海:素质教育普照城乡每个孩子[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河北省迁安市大崔庄镇上金山院完小 张桂桥;改进农村小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守纪;论教育的超越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饴;大学素质教育与教育回归人本[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君;艺术彼在世界里的审美狂喜[D];暨南大学;2006年

5 高继成;21世纪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叶乔波;退役运动员生存与发展理论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王文澜;素质教育视野中的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高颖;《大毗婆沙论》的修心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耿彦君;唯物辩证法论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丁澍;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承军;孔子的因材施教与语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特木尔巴根;论中学语文教学思想素质教育[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潇;中学化学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4 甘敏;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霓;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路遥;美术教育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能力的探索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振云;新课程理念下乡土地理教学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董中霞;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陆婷;论教育学话语的形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秦婧;素质教育下数学思维训练的理论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2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02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27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