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论人本视阈下的层次性思想政治教育

发布时间:2018-12-09 15:32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理念与层次性教育机制,已成为当代理论界与教育实践中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文章立足于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从现实审视、历史回放、哲学反思等角度对当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弊端———人本理念的淡漠、层次性教育的模糊的现象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对以人为本理念与层次性教育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共契进行理性确证,进而倡导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层次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机制,呼吁现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向以人为本层次性教育的转向。
[Abstract]:The humanistic concept and hierarch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ncerned problems in contemporary theoretical circle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grasp of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this paper makes a profound analysis and criticism of the malpractice of the pres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amely, the indifference of the humanistic concept and the vague phenomenon of the hierarch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ealistic examination, historical replay,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 and so on. This paper makes rational confirmation of the common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people-oriented concept and the hierarchical education mechanism in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n advocates the humanistic ide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hierarchical practical mechanis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ll on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hieve a-oriented-oriented level of education.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学工处;
【分类号】:G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聂小明;浅谈如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2 王平;试论心理咨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胡悦超;;对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的几点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4 李红星;;网络文化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王珏;深化"两课"教学改革 增强教学实效[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肖辉;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维方式的转变[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王立仁;论德育的协调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王立仁;论德育的发展价值[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年03期

9 于凤龙;吴宁波;周琳;;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建设的机制研究[J];成才之路;2007年11期

10 刘妍熙,罗雄;家庭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付莉;;基于语言交际合作原则的高校德育教育用语分析初探[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贤卿;网络传播环境下的道德建设[D];复旦大学;2005年

5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6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石先钰;法官道德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影;德育职能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曹润生;论世界观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英建;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对策探讨[D];河南大学;2003年

2 吕勤勇;高校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4年

3 冷小青;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郑文斌;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的构建、管理与操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若钢;全球化趋势认识误区的理性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杨倩;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开发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姜长宝;论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袁信;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胡春红;现阶段群众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刘好香;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志龙;;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中介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11期

2 丁金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3 余玉花;陈洪连;;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发展目的——兼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熊志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人为本”辩绎[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孙岩;;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为本[J];才智;2008年15期

6 尹晓嵩;;试论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进和谐社会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5期

7 杨永;;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年02期

8 沙峰;;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本理念[J];陕西教育(高教);2009年11期

9 曾鹿平;;对单个人的尊重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环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年07期

10 王黎萍;;浅谈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社科纵横;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尉德芳;孟祥发;;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A];’2004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陈永福;;时尚与陷阱——从青年学角度看手机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8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8年

3 殷真喜;;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4 程舟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6 汪彬;;人性化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7 刘晓明;刘力;;略论系统控制论与思想政治教育[A];辉煌的历程——纪念建国50周年学术研究文集[C];1999年

8 何伟纲;王国强;;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主体作用[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9 张春松;;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10 李志军;;宽容——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理念[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同发吉安支队;以人为本抓好思想政治教育[N];人民武警;2009年

2 焦作大学党委书记 郭维杰;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焦作日报;2011年

3 四川农业大学 丁林;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五个统筹”[N];光明日报;2009年

4 范吉云;坚持以人为本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N];赤峰日报;2009年

5 赵安国;思想政治教育强效之策[N];长白山日报;2011年

6 刘朝阳;思想政治教育要强化“育”的意识[N];战士报;2011年

7 莱钢集团有限公司 费卫东;谈谈以人为本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N];经理日报;2009年

8 汕头市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 李小英;以人为本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N];汕头日报;2011年

9 王层林 凤台县畜牧兽医局;以人为本 共创和谐[N];淮南日报;2009年

10 四川省泸定中学 祝莉红 高泽俊;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作好高中思想政治教育[N];甘孜日报(汉文);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金情;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2 邱仁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大学;2010年

3 师震;论自我意识自觉的机制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意义[D];上海大学;2011年

4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王金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论[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伟;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潘玉腾;论思想政治教育的马克思人学基础[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9 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周从标;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新疆师范大学;2007年

2 周晓波;“以人为本”在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胡荣;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4 王志萍;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定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高虹;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6 徐薇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慧;以人为本理念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苏州大学;2008年

8 王健;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原则的内涵及贯彻要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志航;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梁健;“以人为本”视野下的国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69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369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8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