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广义知识加工的教学策略设计
[Abstract]:Cognitive psychology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methodology for explain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of knowledg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neralized knowledge view,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processing is the transfer of declarative knowledge to procedural knowledge and strategic knowledge under the control of metacognition,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from low level to high level, and by distinguish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processing process.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nowledge processing and knowledge processing in the broad sense of knowledge, teachers can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ystematic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i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and the study of the cognitiv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learning. Furthermore, it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e scientific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分类号】:G4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亦菲,朱新明;对三种认知迁移理论的述评[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鹤飞;以终身学习为导向的E-Learning系统的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白桂香;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图式训练的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过程分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白桂香,郑晓红,吴田荣;高年级小学生阅读—习作能力图式同化训练的教学试验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高瑞利;美国教学设计理论从ID1到ID2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5 赵国栋;关于信息通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的理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6 苗逢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程凤春;;教育并存服务性与生产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许世岩;田径类课程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8期
9 冯u&中;理工科院校导师对研究生管理问题的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耿菲;速滑课堂异质分组教学探析[J];冰雪运动;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何荣杰;;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2 崔永华;;试论综合课课堂教学设计——教育学视角的分析[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3 邓云龙;杨帆;潘辰;聂华林;田勇泉;;基于诊断思维研究成果的精神病学教学改革思考[A];中华医学会首届国际行为医学学术大会暨第九次全国行为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良;现代认知压观下的数学概念学习与教学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德全;问题系统教学设计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郭裕建;语感及其心理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刘承波;信息时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变革及其运行机制[D];厦门大学;2002年
5 刘电芝;小学儿童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与加工机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彭兵;基于学习对象的教学设计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品德;基于Web的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柯清超;分布式学习系统软件建模方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建福;论小学数学教材的分析方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高闯;科技活动课程理论与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李楹;基于建构主义现代远程教育模型的研究与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4 罗江华;“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中学教师对计算机类教学媒体的态度及引导[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孙泽军;说明文形式图式阅读策略训练提高初中二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水平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洪显利;组块构建记忆策略训练,提高高一学生英语词汇学习质量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余江敏;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教育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仲全;高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知识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祖能;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目标分析与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曲霞;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统先;按照学习心理,改进教学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1981年03期
2 李汉松;王充《论衡》中的心理学思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4期
3 陈汝懋;现代西方的学习理论简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4 邓炎昌;谈美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82年01期
5 刘恩久;德国心理学现状[J];心理科学;1982年04期
6 邵瑞珍;;布鲁纳教学思想浅介[J];湖南教育;1982年02期
7 谢尔登·斯特赖克;顾晓鸣;;社会心理学:趋向、评价和预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2期
8 陈汉标 ,卢廷柱;心理学与科学技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9 彭聃龄;行为主义的兴起、演变和没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10 丘仰霖;当代研究心理的两种途径——信息加工模式和单细胞活动机理[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宝善;;21世纪的前沿学科——信息加工心理学[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2 杨斌;张侃;;外部表征对人信息加工能力影响的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3 王大华;李茵;申继亮;;关于成人期认知适应性指标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程素萍;;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5 俞晓琳;;整合论的认知代数方法在认知心理学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6 韩凯;;元记忆监控功能研究的进展[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游旭群;杨治良;;表象旋转加工子系统特性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8 肖春斌;;体育系男生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元认知训练的实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王健;朱祖祥;;猜测对分散空间注意条件下视觉特征错觉性结合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漆书青;戴海崎;胡竹菁;丁树良;孙娟;文剑冰;;新思路 新范型——实质心理学与心理测量模型的结合[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翔;拿来主义——心理图书的另一种生存[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中国工程院院士 韦钰;要研究学习的科学[N];光明日报;2001年
3 丁道群;一部通古今中外的心理学史力作[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张结海;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N];社会科学报;2002年
5 高文;《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策划由来[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李亦菲;自适应学习有哪些基本概念[N];中国教育报;2003年
7 杨静雅;发掘孩子的感知潜能[N];经济参考报;2003年
8 叶子;美国经典心理学教材《心理学与生活》推出中文版[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李红;人到底有没有“第六感”[N];科技日报;2004年
10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冯棉;基地建设扛起大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漆昌柱;羽毛球专家—新手在模拟比赛情景中的问题表征与运动思维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贾林祥;认知心理学的联结主义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宋耀武;有意遗忘过程中认知加工机制及发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聂晶;内隐学习的动态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君;基于多重线索概率学习范式的不确定条件下概率判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肖壮伟;基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9 郑葳;教育心理学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怡桂;刚体力学ICAI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范连义;心理图式与阅读理解[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陈延兵;译者在处理文化类敏感文本中的作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李勇;[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5 刘建宁;基于新时期教育思想的网络教育软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吕玉娟;英语词汇习得与词汇教学——从认知学的角度看英语词汇教学法[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邬易平;元认知思维在英语口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8 吴梅;建造词汇网络——词汇学习的认知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焱;高中生学习物理规律的认知策略探索及其训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朱福胜;数学观、认知心理与数学学习[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499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44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