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情怀、学术勇气与学风养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建军;砂g%越的日子与人心──评砂华作家梁放的小说[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2 罗建伟;浅论远程教育[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7年03期
3 苗如生;适应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师水平[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S2期
4 闫良础;墨翟精神与知识分子品格[J];泰安师专学报;1997年02期
5 温海昌,孙长忠;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远程教育[J];中国远程教育;1998年11期
6 ;欢迎加入中国远程教育学者行列[J];中国远程教育;1998年11期
7 包瑞全;中国远程教育办学模式浅议[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年04期
8 钟永宁;科学理性:图书编辑的从业精神[J];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9 韦钰;中国远程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在’98上海远距离开放教育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J];开放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10 付红章;论新时期高师学生的师德教育[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尚义;;2003年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李白研究(2003-2004年集)——2003年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冯平;马智刚;;浅论中国远程教育中的几个问题[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慧;;现代远程教育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梅龙宝;彭斌;张生花;;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竞争优势[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肖惠敏;;让天文走进中学校园、走进日常生活[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杨雪红;;远程教育:多一些人文关怀[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于保泉;魏克芹;;远程开放教育划分学习小组策略探究[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方鸿辉;;以求实的人文精神写好科技新闻人物[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任颖;裘伟廷;;基于Internet技术的现代远程教育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王星光;;刘淳《农病》探析[A];第六届东亚农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新昌;辩证法的人文情怀[N];社会科学报;2000年
2 陈国平;李四光:大地之子的人文情怀[N];团结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陆梅;金曾豪少年小说研讨会在宁召开[N];文学报;2000年
4 朝戈(画家) 丁方(画家、评论家) 王伟芳(评论家) 颜慧(本报记者);当代油画中的人文精神[N];文艺报;2000年
5 万润龙;“东坡宴”:政府文化采购第一餐[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黄晓众;社会体现公平 个人体现责任[N];贵州政协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中文;绿色运动 人文情怀[N];人民日报;2001年
8 刘福民;给经典注入人文情怀[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9 乔建中;一件乐器和一个世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本报记者:罗格;教育信息化加速跑[N];电脑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萍;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英萍;两种不同的新写实小说文本[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程敏;诗、史、情、镜[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3 张思莉;论纪昀笔下的民俗[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小伟;论语文教学中人文情怀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尔希;Townhouse的沿革与发展[D];湖南大学;2003年
6 曲虹;陈凯歌前期电影的人文情怀透析[D];吉林大学;2004年
7 康玉红;高中话题作文写作教学的理论思考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杨玉艳;融合与沟通[D];青岛大学;2005年
9 庞卓峗;论现代平面设计中装饰的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10 仕永波;菰蒲深处的温润秀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662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56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