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思想品德复习中树立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

发布时间:2016-01-28 10:45

中考将至,九年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思想品德复习的效率,达到复习效果的最大化,就需要掌握现代教学方式,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要彻底改变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就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多样化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首先 ,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思考”转变。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单方面传授现成知识,学生只被动接受知识,对于知识的来龙去脉学生缺少思考与感悟过程,这就造成许多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知识感觉到枯燥无味,从而缺乏兴趣。同时,学生认为思想品德课只要把笔记做好就行了,而对教师所介绍的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每一个知识点的生活背景、社会背景却未引起高度重视,这就使得思想品德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学生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这种学习长此以往就会因缺乏内在的驱动力而变成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愉快的享受和体验,复习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例如:在复习“认识社会巨变”这一节知识内容时 ,要求学生提前收集一些有关家庭发生的变化的具体事例,通过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或上网查询有关我国国家实力增强的具体事例,例如: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圆满结束、嫦娥二号探月完美收场、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等等,然后对其分析、整理,试着提出几个问题,“我们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说明什么?”“我们国家发生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学生能为祖国和家乡发展做些什么?”有了思想上准备,同学们就会明白社会巨变原因,如何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学习,服务家乡,报效祖国。

  其次,要使学生由“依赖行”向“独立性”转变。在复习过程中发现问题遇到障碍或困难时,有些同学会不假思索地采取“冷处理”,等待老师在课堂讲解,或直接告诉自己答案,这是许多同学依赖性的典型表现。如果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去回忆、分析、比较、推断、整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就无从谈起。在政治开卷考试中,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同学抱怨:“这道题我怎么一点思路没有呢?”“这道题涉及这么多知识点怎样进行整合呢?”,凡此种种,都反应了学生只重视结果不重视过程的副作用。
  因此,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掌握 一些提高独立学习能力的方法,分析解答思想品德问题的基本思路和程序,只有这样,学生掌握了思想品德解题方法,学生就可以独立的解决问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从而单独完成学习任务,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次,要使学生由“单一接受”向“多方体验”转变。独特的体验性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之一,也是新的教学方式最显著特征。传统教学过程从考试的成绩出发,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品质的健全,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学生用身体的各种器官去参与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充分利用现在思想品德教材活动性、实践性、探究性较强特点,在听、说、评、议、做的过程中亲身经历、亲身感悟,获得全方位体验。例如,在复习“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节时,要求同学们通过听、看、做来感受自己家乡和家庭的现状,真切认识农村手工劳动普遍,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比较低。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及家乡现状多方位体验,逐步升华对自己家乡的责任感,对国家发展进步的责任感。由此可见,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体验和探究思想品德课本中论述,并形成相应思想品德情感。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思想品德复习中树立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
当前网址:

刊物属性  《新课程》杂志
  CN : 14-1324/G4
  ISSN:1673-2162
  投稿邮箱:tougao@xinkecheng.cn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CN : 14—1381/G4
  ISSN:2096-0603
  投稿邮箱:xdzyjy@163.com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
  维普数据库等全文收录。

新课程杂志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热门阅读

最新文章

新课程杂志论文绿色通道


网站导航: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社征稿函 | sitemap
快捷菜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新课程》官网 | 《新课程学习》总署更名链接 | 新课程杂志查稿 | 中华少年杂志社 | 最新动态

Copyright © 2008-2016 新课程杂志社

返回顶部



本文编号:26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26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