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3-01-28 19:57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文献综述,结合深度访谈、半结构式问卷的方法,初步提出了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维度结构。在量表编制的过程中,根据量表研制的科学程序,自编了一份《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量表》,并对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现状和特征进行了考察。进而,本研究使用自编的量表,结合现成的量表,对大学生的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自编的《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量表》包括娱乐风险、社交风险、接触风险、交易风险和管理风险五个维度,共24个项目,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合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心理测量工具。(2)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现状及其人口学的差异分析结果发现:①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低,其中,社交网络风险行为程度最高。②大学生的总体网络风险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专业以及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但在不同生源地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及其各维度与网络受欺负、抑郁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对网络受欺负和抑郁都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网络受欺负对抑郁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且网络受欺负在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对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 

【文章页数】:11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网络风险行为及其相关研究
        1.1 网络风险行为的概念与辨析
        1.2 网络风险行为的理论
        1.3 网络风险行为的特征
        1.4 网络风险行为的类型
        1.5 网络风险行为的影响因素
        1.6 网络风险行为的相关研究
    2 网络受欺负
        2.1 网络受欺负的概念
        2.2 网络受欺负的测量
        2.3 网络受欺负的相关研究
    3 抑郁
        3.1 抑郁的概念
        3.2 抑郁的测量
        3.3 抑郁的相关研究
    4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1 问题提出
        1.1 以往研究的不足
        1.2 研究假设
    2 研究设计
    3 研究意义
第三章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量表》的编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过程
        2.1 量表维度的确定
        2.2 初测量表的形成
    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量表的项目分析
        4.2 探索性因素分析
        4.3 验证性因素分析
        4.4 信度分析
        4.5 效度分析
    5 讨论
        5.1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结构
        5.2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量表的有效性
    6 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现状与特点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3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总体状况
        4.2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
            4.2.1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性别差异
            4.2.2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年级差异
            4.2.3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
            4.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
            4.2.5 来自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
    5 讨论
        5.1 大学生的网络风险行为整体上并不突出
        5.2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人口学差异分析
            5.2.1 男女大学生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5.2.2 不同年级大学生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5.2.3 不同专业大学生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5.2.4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5.2.5 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网络风险行为上的差异分析
    6 小结
第五章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和抑郁的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研究工具
            3.2.1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量表
            3.2.2 青少年网络受欺负问卷
            3.2.3 抑郁量表
        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4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和抑郁之间的相关分析
        4.2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和抑郁的回归分析
        4.3 网络受欺负在网络风险行为对抑郁影响的中介效应检验
    5 讨论
        5.1 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网络受欺负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分析
        5.2 网络受欺负在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对抑郁影响中的中介作用分析
    6 小结
第六章 总讨论
    1 关于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结构
    2 关于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的现状与特点
    3 关于大学生网络风险行为与网络受欺负、抑郁的关系
    4 本研究的教育启示
    5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6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7 总结论
附录1 网络风险行为初始量表
附录2 网络风险行为正式量表
附录3 网络受欺负量表(节选)
附录4 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节选)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95后”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呈现对其幸福感的影响[J]. 丘文福,陈志勇.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2]问题性网络使用与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关系的纵向研究[J]. 王东梅,张立新,张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04)
[3]网络社会支持和综合幸福感的现状与差异比较——以“95后大学生”社交媒体上的自我呈现为对象[J]. 丘文福,魏灵真,陈志勇.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6)
[4]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J]. 牛更枫,孙晓军,周宗奎,孔繁昌,田媛.  心理学报. 2016(10)
[5]网络心理学:行为的重构[J]. 周宗奎,刘勤学.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03)
[6]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J]. 孙晓军,连帅磊,牛更枫,闫景蕾,童媛添,周宗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6(01)
[7]青少年网络受欺负对偏差行为的影响及自我控制的调节效应[J]. 黎亚军,陈福美,卢富荣,王耘.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5)
[8]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传统受欺负的共发性[J]. 黎亚军.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5(02)
[9]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温忠麟,叶宝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5)
[10]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压力感与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J]. 胡阳,范翠英,张凤娟,谢笑春,郝恩河.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4(02)

硕士论文
[1]大学生自身网络安全问题研究[D]. 吴泽鹏.西安工业大学 2016
[2]青少年网络受欺负与抑郁[D]. 李昕祎.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自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安全风险及防范研究[D]. 杨晓婷.天津理工大学 2016
[4]大学生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D]. 石倩倩.长江大学 2015
[5]中学生传统欺凌、网络欺凌及其与自尊的关系[D]. 刘琳.沈阳师范大学 2014
[6]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研究[D]. 尹家华.华中师范大学 2013
[7]大学生网络偏差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关系研究[D]. 刘丽芳.华中科技大学 2012
[8]大学生风险认知、行为模式和情绪体验的网络购物决策研究[D]. 许浩川.广州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7326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37326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