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07-02 17:21

  本文关键词: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从哲学、教育学和德育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严谨的审视,不难发现"生活德育"论在思维方式上不仅犯有形而上学的错误,而且也经不起教育历史与现实的事实检验和教育理论的拷问。澄清问题,理清思路,在基于事实判断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重构"生活德育",方能使我国学校德育走出困境。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生活德育 生活世界 学校德育
【分类号】:G41
【正文快照】: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了“生活德育”的主张。有学者认为,“现代德育由于其知性特质,在很大程度上是悬挂在空中破碎而又抽象的德育,这正是现代德育陷入困境的重要根源……据此,我们提出生活德育论。”[1]有人认为,“生活德育是现代德育走出困境,现代人走向完满的精神生活之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超良;生活德育探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24期

2 张传燧;赵荷花;;教育到底应如何面对生活[J];教育研究;2007年08期

3 钱同舟;回归生活世界 重建德育模式[J];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俊霞;德育复杂性对学校德育效果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韩传信;论人的个体道德生活和社会道德生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 董彩荣;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滕少华;冯文全;;关于我国德育目标设定之思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5 旷平昌,代吉成,唐长久;人的个性开发与现代德育[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陈言贵;德育“无痕”——走向生活化的德育[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7 李爱红;;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系列问题的新认识[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石英姿;论道德教育中培养道德智慧的重要性[J];丹东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9 严仲连;德育课程及其特质[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巧梅;;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是价值认同[J];法制与社会;200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惊铎;道德体验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立仁;德育价值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侯晶晶;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恩华;学术越轨与大学学术管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郭凤志;德育文化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胡钦太;网络教育中道德自主学习体系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黔敏;德育学科课程:从理念到运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书贵;实践性道德主体的建构与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兴东;当前重庆市职业中学学生的道德问题及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向玉贞;合作道德教育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枫蓝;当代中美两国学校道德教育之比较[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林加挺;德育课程体系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顾建亚;道德变迁与学校道德教育改革[D];浙江大学;2002年

7 韩立军;德育环境的变迁与现代高校德育体系构建思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8 李彦然;学校德育制度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玲;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道德情感的培养[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郑军;中学生“网恋”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晓阳;教育的超越本质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2 熊川武,江玲;论教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基本差异[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3 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二[J];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4 迟艳杰;教学意味着"生活"[J];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5 谭斌;论教育学中关于“生活世界”的话语[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6 梁亚娟;;回归生活世界——从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谈起[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王本陆;教育腐败与教育德性[J];现代教育论丛;2004年05期

8 郭华;评教学"回归生活世界"[J];教育学报;2005年01期

9 李长吉,秦平;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J];中国教育学刊;2005年10期

10 杨骞;课程改革与生活化原则[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育人;;当代教育价值的选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神州;2011年17期

2 余文盛;;回归生活世界:构建教学文化的有效途径[J];教育探索;2011年06期

3 唐建生;唐文萍;;面向学生生活世界的科学教育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年05期

4 林宁;;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的转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5 罗祖兵;;教学与生活:“回归”的反思与“后回归”的设想[J];现代教育管理;2011年06期

6 刘娜娜;;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兼论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前教育的启迪[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8期

7 崔友兴;;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缘由、悖论、鹄的[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亚东;;智慧型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8期

9 辛继湘;;教学论实践智慧的缺失与重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1年03期

10 卢艳红;;道德教育视野下意义引领探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伯兴;;试述生活德育的特性[A];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陈家斌;;论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及其现实意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4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的人文特质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张立新;王雅林;林涛;;教育与社会互动的机理释义及其调谐[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孙蕾;;对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7 舒志定;;现实的个人:教育的出发点——马克思教育思想当代性的一个视角[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向晶;;论幸福教育的理论内涵、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舒志定;;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基础与路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袁书凤;孙河川;;2009年教育效能学术成果文献综述[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亦敏;“生活世界”的教育学[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丁强;让教育立足学生回归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本报通讯员 万传文 柏依朴;让德育看得到[N];常德日报;2006年

4 郑豪杰;“生活世界”用“生命”开启[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靖国平;让课堂充满智慧探险[N];中国教育报;2004年

6 无锡市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严育洪;教师应鼓励学生不盲从权威[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张华(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主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五种理念[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做人教育[N];中国教师报;2005年

9 赵小雅;义无反顾奏响改革进行曲[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燕;我国当代情感教育的现实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岳伟;批判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潘建红;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荣伟;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2006年

5 熊和平;课程与生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蒋开君;范梅南现象学教育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晓阳;教师经验及其生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冬云;交往德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谦;论体验的教育价值[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敏;“游戏”在师生交往中的本体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欢;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理论探析[D];黑龙江大学;2009年

4 孙娜;有水之源,有本之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蔡延泉;被束缚的个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6 潘艳;论教学对生活的背离与回归[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四平;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8 李创斌;构建以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模式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玲;回归生活世界的学校德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婕;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关于“生活德育”的反思与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10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510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5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