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自尊、人格及应对方式与抑郁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中生自尊、人格及应对方式与抑郁关系研究
【摘要】: 目的:了解高中生抑郁的状况,并探讨自尊、应对方式、人格与抑郁的关系。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以长沙市某中学340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现场完成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结果:1、本研究发现有27.9%的高中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绪。 2、抑郁总得分存在性别、年级差异,高中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二年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高一年级学生,说明女生和高二学生的抑郁状况更需引起重视;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消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学生在积极应对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高二学生,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使用消极应对的方式,高一学生比高二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积极应对的方式;在人格特征上,女生在神经质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情绪不稳定。 3、抑郁与自尊、积极应对、内外向和掩饰性呈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 4、神经质、自尊、消极应对、精神质和积极应对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其中神经质、精神质和消极应对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自尊和积极应对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结论:抑郁与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呈显著相关,神经质、自尊、消极应对、精神质和积极应对对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高中生 自尊 应对方式 人格 抑郁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B844.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8
- 第一章 前言8-14
- 1.1 问题提出8-9
- 1.2 研究背景9-13
- 1.3 研究目的13-14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14-17
- 2.1 研究对象14
- 2.2 研究工具14-16
- 2.3 统计方法16-17
- 第三章 研究结果17-21
- 3.1 高中生抑郁情绪检出情况17
- 3.2 不同群体高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与抑郁得分的差异比较17-18
- 3.3 抑郁与非抑郁组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得分的差异比较18-19
- 3.4 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与抑郁的相关分析19-20
- 3.5 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对抑郁的回归分析20-21
-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21-26
- 4.1 高中生抑郁总体情况的分析21
- 4.2 不同群体抑郁、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差异的分析21-23
- 4.3 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与抑郁的关系23-25
- 4.4 自尊、应对方式及人格对抑郁的回归分析25-26
- 第五章 结论26-27
- 5.1 研究结论26
- 5.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建议26-27
- 参考文献27-32
- 综述32-40
- 附录40-47
- 致谢47-48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倩;;一路唱,一路走来[J];黄金时代(学生族);2008年09期
2 ;何润东 追忆似水流年[J];男生女生(银版);2002年09期
3 刘娟;;从自尊开始[J];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1年02期
4 刘斌;;当前高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6期
5 李国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解析[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6 龚平玲;;如何消除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心理障碍[J];考试周刊;2011年43期
7 项莹璐;唐江尧;杨华;章仲利;;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关系的调查[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丁颖洁;贾敏;;高中生多向思维培养浅议[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7期
9 罗晴;樊珂;;大学生自尊水平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易琦;;初探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的建立[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金伟;;普高和技校学生身体自我概念特点及其对自尊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冼远方;;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焕;尤扬;;高中生英语自我效能感与英语成绩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安蕾;;武汉市高中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萍;;职业刻板印象、职业兴趣和性度对高中生职业选择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竺航;;对奉化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A];浙江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7 章荣华;陈卫平;祝一虹;楼晓明;刘立群;丁钢强;;浙江省高中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8 杨颖;刁俊荣;吕锋;;高中生抑郁情绪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A];二零零四年度全国精神病专业第八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尧国靖;;高中生A型人格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张晖;沃建中;刘彩梅;;高中生人格量表常模的制定[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瑶;外面的世界精彩吗?[N];大同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赵凤华;访日高中生:学习先进技术,把祖国建设的更好[N];科技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徐敏;“90后”高中生视野心态更开放[N];解放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彭薇;高中生普遍不知未来“做什么”[N];解放日报;2008年
5 记者 柯杨;郑州明年起高中生体育不达标拿不到毕业证[N];河南日报;2008年
6 记者 陈蕊;俞敏洪:高中生出国明年是个好时机[N];江苏经济报;2008年
7 记者 刘占良;两高中生逃学商州迷途知返[N];商洛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昊;本市高中生囊括全国“明天小小科学家”[N];北京日报;2009年
9 陈煜昌、张迎昌;重点扶持 长期资助[N];战士报;2009年
10 李亚杰 璩静;中日韩美高中生眼中的父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桢;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表征与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陈君;高中生自杀意念的易感性—应激模型:多时段追踪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李佳川;体育锻炼对降低大学生自卑感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严文法;高中生科学本质观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郭蕊;高中、中专生非法药物滥用特征及CMER干预模式的短期效果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苏煜;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高中生体育学习缺乏动机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蔡泳;学校为基础的沿海城市高中生预防艾滋病同伴干预效果及ROCCIPI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崔淑丽;3D互动式教学法在视听说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田录梅;自尊的认知加工偏好及其对情感反应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俊敏;维汉大、中学生体育目标定向、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主观幸福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玲;高中生自尊、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孔德姣;高中生宽恕心理与其自尊、人际信任的关系[D];河南大学;2009年
3 张博;高中生失败恐惧、自尊和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夏小红;高中生自尊、归因风格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石彩虹;高中生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自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庆华;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刘婧婧;高中生疏离感现状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温翠芹;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依恋与自尊及二者关系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连杰;高中生自尊心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王兆轩;高中生与高职生幸福感水平之比较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11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61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