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及其借鉴意义
本文关键词:国外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及其借鉴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促进 社区健康促进 借鉴意义 社区教育委员会 社区学院 结构关系 健康教育 国外 健康服务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在青少年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方式方法,借以总结出其在对青少年的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组织结构关系,进而指出对我国青少年的社区心理健康促进方面的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促进 社区健康促进 借鉴意义 社区教育委员会 社区学院 结构关系 健康教育 国外 健康服务
【分类号】:G441
【正文快照】: 随着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国际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在普遍增强,并成为一种主流的意识形态。由于青少年在生理和精神上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发展性便成了他们最为重要的一个议题。青少年群体的发展性不仅表现在机体的发展上,也表现在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迪;;浅谈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措施[J];大众科技;2006年01期
2 董新光,戴俭慧,柏扣兰;健康素质概念的辨析——兼谈体质、身体素质与健康素质3个概念的混用与统一[J];体育科学;2005年11期
3 董新光;;论群众体育的主体地位[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高艳青;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曹智荣;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2 黄萍;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3 张志超;宜昌市s亭区公众健康可持续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人杰;;国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综合治理[J];当代青年研究;1985年11期
2 梁中义;;政治教师应成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导师[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10期
3 许金更;;谈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J];天津教育;1989年02期
4 赵伟;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1991年01期
5 王盛安;;运用对比的方法教育学生[J];人民教育;1991年03期
6 苏立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1992年03期
7 王羽凤;班主任应重视异性效应[J];安徽教育;1993年11期
8 宋月丽;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精神文明建设[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9 胡文绮;注意德育中的心理疏导[J];青少年犯罪问题;1994年04期
10 林正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富珉;;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与辅导发展[A];“面向新世纪的青年与青年工作”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建军;;聋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和实践[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3 钟申红;;保持青少年心理卫生,促进心理健康[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肖敏;;暴力家庭中的中学生心理状况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素灶;刘醒如;;浅析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客观因素[A];第三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身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席炜;;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浅析[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贾玲茹;贾小明;;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生活技能探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8 金浩翔;邓丽媛;;充分发挥校医的前哨作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能[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姜晶;李平;李荐中;;初中生青春期逆反心理集体家庭治疗临床应用分析[A];齐齐哈尔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雷雳;;青少年网络行为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少群 肖寒;关注工读学校[N];中国企业报;2000年
2 赵烨;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N];光明日报;2000年
3 杨志伟;家长应认真对待儿童青少年的抑郁症[N];深圳商报;2000年
4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曾华国 蔡拥军;警惕心理荒漠化[N];光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蔡闯;孩子的心有多重[N];光明日报;2001年
6 崇轶;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N];光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徐项宏;社区服务任重道远[N];贵州政协报;2001年
8 柯宇;给孩子留足自我探索的空间[N];吉林日报;2001年
9 本报记者 赵乃林;不能漠视青少年心理问题[N];辽宁日报;2001年
10 本报记者 秦丹妮;学生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咨询[N];辽宁日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友;心理社会因素与中专学生自杀行为关系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年
2 呼琼霞;初职校轻度弱智学生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黄丽云;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赵玲;中学生强迫症的家庭因素分析及其系统家庭治疗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谢海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生活技能训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袁荃;网络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禹瑛;中美两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爱军;护校与普通高中女生焦虑水平差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9 曹智荣;中西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模式的比较[D];郑州大学;2006年
10 钱建明;中学学业优秀生的心理问题与教育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03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70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