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0:12

  本文关键词: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构建与实施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师生关系 功能性师生关系 存在性师生关系


【摘要】: 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在工业化社会大背景下,教育借鉴工业生产的模式来培养人才,致力于关注存在者,而遗忘了人的存在。这种基础上的师生关系是以传授知识为纽带建构起来的社会关系,连接师生关系的是师生的身份关系,体现了一种社会功能,因此是功能性师生关系。然而师生关系的本质应是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使其回归人的存在就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理论分析法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人的存在为基础构建新型的存在性师生关系,试图为师生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念和视角。在树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的基础上为建构存在性师生关系提出了几点建议和对策。本论文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选题的原因和研究意义,,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做了界定和说明。 第二部分,存在被教育遗忘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存在被教育遗忘是因为教育对科学和知识的极致追求导致的,科学知识成了连结师生关系的纽带。师生关系注重功能性而忽视了师生作为人的存在方面,师生关系由此体现为功能性关系。 第三部分,存在性师生关系价值理念的确立及其意义。要建立存在性师生关系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生命,在存在的视域中建构师生关系。存在性师生关系的建立对于认识教育本质、构建教学理论、扩充师生关系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部分,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来源。存在性师生关系的构建离不开丰厚的理论支撑,本论文主要以马克思的本体论、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解释学中的部分理论思想作为理论来源。 第五部分,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师生关系的构建主要取决于怎样看待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如何交往。因此,本文从树立新型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以及改进课堂教学理念和方法等方面,对存在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提出了几点建议。 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的永恒话题,只要有教育存在,就会有师生关系的问题。师生关系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构建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永恒追求。存在性师生关系为师生关系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
【关键词】:师生关系 功能性师生关系 存在性师生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45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10
  • 绪论10-23
  • 一、 问题的提出10-12
  • (一) 现代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10-11
  • (二) 师生关系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11
  • (三) 师生关系的构建要面向人的存在11-12
  • 二、 研究的意义12-13
  • (一) 理论意义12-13
  • (二) 实践意义13
  • 三、 文献综述13-17
  • (一) 国外关于师生关系研究的主要观点14-15
  • (二) 建国后我国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15-17
  • (三) 国内外师生关系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起点17
  • 四、 研究方法17
  • (一) 文献法17
  • (二) 理论分析法17
  • 五、 核心概念概述17-23
  • (一) 师生关系17-18
  • (二) 功能性师生关系18-19
  • (三) 存在性师生关系19-23
  • 第一章 存在被教育遗忘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23-32
  • 一、 存在被教育遗忘的表现及原因23-27
  • (一) 存在被教育遗忘的表现23-24
  • (二) 存在被教育遗忘的原因分析24-27
  • 二、 存在问题被遗忘导致教育的异化27-29
  • (一) 异化及教育异化27-28
  • (二) 教育异化导致师生关系的异化28-29
  • 三、 现代师生关系体现为功能性师生关系29-32
  • (一) 现代师生关系体现为功能性师生关系29-30
  • (二) 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必要性30-32
  • 第二章 存在性师生关系价值理念的确立及其意义32-46
  • 一、 人的存在是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32-33
  • (一) 师生关系研究的逻辑起点32
  • (二) 人的存在是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32-33
  • 二、 存在性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33-41
  • (一) 尊重学生的自然生命34-35
  • (二) 师生是生成性的存在35-38
  • (三) 师生身份的确定基于各自的独特性38-39
  • (四) 存在性师生关系关注师生的生活世界39-41
  • 三、 存在性师生关系理论建构的意义41-46
  • (一) 对认识教育本质的意义41-42
  • (二) 对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的意义42-43
  • (三) 对扩充师生关系研究范式的意义43-46
  • 第三章 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理论来源46-54
  • 一、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中的实践哲学46-47
  • 二、 现象学对生活世界的关注47-49
  • 三、 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下人"的关注49-51
  • 四、 解释学对理解的阐释51-54
  • 第四章 存在性师生关系构建的策略54-65
  • 一、 树立新型的教师观54-56
  • (一) 教师是富有游戏精神的人54-55
  • (二) 教师是富有自由精神的人55-56
  • (三) 教师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56
  • 二、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56-59
  • (一) 学生是非特定化的人的存在56-57
  • (二) 学生是独特的个体57-58
  • (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58-59
  • 三、 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59-65
  • (一) 师生之间平等对话59-61
  • (二) 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实现61-65
  • 结语65-66
  • 参考文献66-69
  • 后记69-7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丽佳;;试论教育的异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邵晓枫;廖其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师生关系的影响及反思[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曹艳敏;张爱华;;从功能到存在: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7期

4 李树英;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5 辜筠芳;关于教育存在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0年04期

6 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12期

7 杨捷;;从“中心”到“对话”:现代西方师生观的转向[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邹广文,崔唯航;从现成到生成——论哲学思维方式的现代转换[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衣俊卿;论人的存在——人学研究的前提性问题[J];学习与探索;1999年03期

10 李文阁;生成性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银玲;试论生活世界的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3 谢武纪;预成到生成:现代教育理论研究的走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3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23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1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