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本文关键词: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
【摘要】:卢梭的《爱弥儿》这部教育小说之精髓就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回归自然。卢梭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当今的教育改革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卢梭 爱弥儿 以儿童为本 自然的教育目的
【分类号】:G40
【正文快照】: 在处于急剧变革和转型时期的现今社会中,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发挥教育的功效,保持并发展儿童的固有的天性。卢梭对儿童及儿童的天性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在他的著作《爱弥儿》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当然这本书中也还有其它的在他那个时代看来较为新颖的观念。一、卢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运标;唐磊;;美国教科书中的宗教与科学之争——以斯科普斯案和《国防教育法》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伍德勤;;论传统派与现代派教育思想并存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3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李楠;;德国义务教育法制变迁历程探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张志刚;;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经济社区内涵探析——对开展教育经济社区实践的理论解释[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6 范时杰;;卢梭自由学说的双重性[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谢忠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过程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8 潘涌;外国教育思潮与汉语文教育的价值嬗变[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9 肖正德;;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当代意蕴[J];比较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刘铁芳;;从苏格拉底到杜威:教育的生活转向与现代教育的完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董东华;;“培优辅差”的内涵及其实现[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南卷)[C];2012年
2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熊贤君;张雪强;;杜威“教育即生活”新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王丽;;怎样看待学校——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刘荣飞;;论生本管理的内涵与实施[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6 曾福清;;论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作用[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陈怀今;;完善教育立法 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芳;自然体育分类体系构建及其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5 郭海霞;论身体资本与身体教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董吉贺;论“负面”教育的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俏华;论我国榜样教育中的道德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耀明;论教学的差异性均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佳;论我国高校资助体系中大学生权利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3 吴婷;中学语文生成性阅读教学中生成性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胡悦;生态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陈妍;艺术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尹伊;试论青少年的“校外教育”课程[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然;词汇语境教学法在初中低年级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及其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超;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娜;跨文化视野下中美文化的主要差异及原因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10 毛宁;民办高等职业院校危机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忠梅;;卢梭《爱弥儿》中的全新教育理念及其当代意义[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秦勤;;从卢梭《爱弥儿》中审视生存教育[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都本强;;从“体育”一词的由来看卢梭的体育思想[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采薇;;话说“爱弥儿”及其创造者卢梭[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0年10期
5 姜文杰;单丽花;武新慧;;浅析卢梭知识教育思想[J];才智;2011年10期
6 刘莎莎;;从《爱弥儿》中探究卢梭的生命教育理念[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何桂叶;;为人父母看卢梭[J];教育文汇;2011年03期
8 武守志;《爱弥儿》与素质教育[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赵秀文;;踏寻“自然教育”之路——卢梭《爱弥儿》之所旨[J];新教育;2010年11期
10 王鑫;;从《爱弥儿》看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读《爱弥儿》有感[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贤智;杨汉麟;;浅析卢梭《爱弥儿》中的教师观[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吴宗泉;;卢梭的教师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殷企平;;柏拉图和卢梭教育思想的异同[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梁晓杰;;农民教育布尔乔亚——卢梭与农民的现代道德主体性[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徐一多;;论卢梭的普及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田山俊;;论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观与哲学观的角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徐嵘;;夸美纽斯和卢梭“适应自然”教育思想之比较[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王丽;;怎样看待学校——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9 赵蒙成;;试论卢梭教学思想的非理性特征[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宋全成;;论欧洲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与卢梭国家权力理论之分野[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凉州区教育局;精心创特色 精细树品牌[N];武威日报;2008年
2 雷颐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是是非非话卢梭[N];经济观察报;2008年
3 尔为;卢梭研究中别开生面的“演进”[N];中华读书报;2011年
4 孙传钊(书评人);从阐释到再创造:《卢梭问题》中关于责任伦理的论述[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5 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 张书彬;自由的心灵 诗般的情感[N];美术报;2007年
6 书评人 孙芳;简单,让孩子学会怎样生活[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7 布谷;一部明信片辑成的传记[N];中国保险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刘悠扬;今天,我们该如何理解卢梭[N];深圳商报;2007年
9 田华;情感,,应贯穿教育始终[N];天津教育报;2010年
10 李宇先;人类为何会有不平等[N];检察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华仔;“好人”与“好公民”的冲突与和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敬巍;重塑内在与外在两个世界[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肖丹;卢梭政府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周建明;卢梭与密尔代表理论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中英伦葩;让·雅克卢梭《遐思录》中的水与山及其道家思想[D];武汉大学;2010年
6 汪炜;卢梭与Narcisse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晓溪;启蒙与醒世[D];吉林大学;2007年
8 曹永国;自然与自由[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吴永华;现代自由的谱系:从卢梭、黑格尔到马克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卢梭《爱弥儿》教师角色观[D];中南大学;2009年
2 田文远;论卢梭的自然状态学说[D];复旦大学;2010年
3 马衍明;自然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牛媛媛;卢梭教育思想中的几个理论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麻莉;对卢梭语言观的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何晓霞;卢梭的浪漫主义[D];湘潭大学;2002年
7 陈双喜;论卢梭的公意学说[D];湘潭大学;2005年
8 何鹏翔;卢梭社会契约论的逻辑构架和历史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王嘉;对自由、正义与和谐社会的追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刘军;霍布斯与卢梭自然状态学说的差异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80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880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