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师素养论文 >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解析与实践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07 21:41

  本文关键词: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解析与实践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 构建模式 实践策略 理论视角 共同愿景 理论解析 专业素养 系统思考 改善心智模式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任何外在的理论变革方案,都必须经过具体教学情境中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较为良好的成效,因而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也成为课改中的重要课题。学习型组织理论是管理学领域比较著名的一套提升专业人员素质的理论,能够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行之有效的实践策略。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栖霞市官道第一中学;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 构建模式 实践策略 理论视角 共同愿景 理论解析 专业素养 系统思考 改善心智模式
【分类号】:G451.1
【正文快照】: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目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包括对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和教师教育两个方面,但学者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傅道春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本质,它包括了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培杰,许晓娟;试析综合课教师的必备素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8期

2 刘文;中小学教师培训信息化的运行系统构想[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2期

3 赵敬春;营造校本学习的学校管理文化——对圣吉等“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学习体会[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年08期

4 赵芙蓉;从公开课的利弊反观其未来发展走势[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5期

5 陈玲;教师研究取向的新进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年07期

6 郑玲华;关注教师的个人需要——教师评价制度急需注入新元素[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1期

7 周月朗;行动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3期

8 王光伟;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3期

9 柳德玉;论经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意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4期

10 阮为文;促进农村中学教师专业态度发展研究[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龙秀敏;;论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内涵与意义[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美福;教师自主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永刚;自我发展:高校学术人员管理的新视野[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清华;教师知识的模型建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璇华;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毛景焕;平等体验的生成与班级教学共同体[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甘剑梅;德育现代性的哲学论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翠香;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8 任学印;教师入职教育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延文;教师专业化的系统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李如密;教学美的价值及其创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代丽;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合理性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左林华;美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之教师同伴指导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孟燕燕;论基于网络文化背景的教师发展[D];河南大学;2008年

4 王秋芳;教育叙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5 娄申;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教师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韦东;中学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张力菠;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管理决策建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8 金华宝;高等师范院校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邓红;民办回族幼儿园教师成长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教师教育一体化的战略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2 王俭;评价究竟为什么[J];中小学管理;1998年01期

3 阮来民;学习型组织与现代中小学领导[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8年05期

4 周新富;白雪;;美国90年代教改对台湾教改的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08期

5 白雪;曹启乐;;大学与中学的衔接[J];世界教育信息;1998年12期

6 唐玉光;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1999年06期

7 刘学惠;教学自我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焦佩婵;关于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9年11期

9 张声雄;;学习型组织的时代意义及在中国的发展[J];未来与发展;1999年05期

10 ;教学工作与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取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妮娅;;校本课程背景中的教师专业成长[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2 刘赣洪;危文斌;;教育叙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研究[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生礼;;微型课题:教师专业发展的“便捷之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4 汪家宝;;美国E-learning理念的产生与发展[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赵玉;周元春;;基于行动研究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实践[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贾成净;;教学案例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梯[A];教育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服务——第五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建平;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培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林法新;培育知识化团队 创建学习型组织[N];信息时报;2000年

3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 马立;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北京师范大学 陈山奇;网上教育与教育观念的变革[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5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陈琦;网上教育与教育观念的变革[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记者 夏欣;北京出现“教师发展学校”[N];光明日报;2001年

7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发展史[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郭林霞;20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经典理论回顾[N];计算机世界;2001年

9 崔允o7(作者单位: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区校本课程研讨会综述[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记者 李建平;高中课改借来“外脑”[N];中国教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赵中建;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鞠玉翠;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胡惠闵;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管理改革:上海市打虎山路第一小学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李志厚;教师校本学习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文昊;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案例学习支持框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一俊;论骨干教师的专业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傅树京;PDS:美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性选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林晓华;行动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潘颖;信息技术与中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田秋华;校本培训模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文涛;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刘庆华;英国示范学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赵红利;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国家标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9902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sxd/9902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