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民族高校预科教育刍议

发布时间:2017-10-12 10:18

  本文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民族高校预科教育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民族高校 预科教育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而现代教育的本真与最高价值也指向"育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民族高校预科教育应针对民族预科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学习氛围,行之有效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不仅有助于民族预科生顺利完成预科学业,更能够惠及他们的未来。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民族高校 预科教育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这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为指导民族高校预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方针和崭新思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冯开甫;;科学发展观与高校人才培养[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康纪权,张彦春;知识经济对数学教育理念的影响[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巧;陈若松;;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2 卢山,李明元;科学发展观与“民本主义”的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11期

3 刘先春;朱延军;;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中国时代特色[J];学术论坛;2010年08期

4 赖慧云;;浅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民主党派各项工作[J];社会科学家;2007年S2期

5 万师;;“以人为本”中“人”的内涵浅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朱延军;刘先春;;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与国内外相关思想的区别和发展[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7 谢爱武;论“以人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陈华;;从社会价值观看科学发展观的本质[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沈飞;;“以人为本”的伦理关注——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7年S1期

10 滕翠华;;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J];理论观察;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德田;;天人合一、中国式人的设定与科学发展观的把握[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李庆年;李鹤;;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技术市场大发展[A];中国技术市场二十年辉煌历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4年

3 甘永萍;毕燕;叶枝;;运用科学发展观加快广西旅游业发展的探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4 张宗德;;论科学发展观的行政指导性[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横河镇成人学校课题组;;农村残疾人职业培训的意义和实施策略——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农村成人教育实践探索[A];科学发展观与成人教育创新——2004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Ⅰ)[C];2004年

6 杨崇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服务工作[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7 ;编后记[A];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第十一届浙江省经营管理大师风采及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周贵卯;;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静;;科学发展观与广西民族地区发展探析[A];《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 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论文集[C];2005年

10 任海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长江;准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N];朝阳日报;2009年

2 艾永彬;新桥小学:教师“一岗双责”保平安[N];乐山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黄磊 林芳芳;同心协力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N];三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何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N];重庆日报;2008年

5 ;扭转“见物不见人”的偏差[N];广州日报;2009年

6 记者 张啸伟;我市认真贯彻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N];新乡日报;2008年

7 于世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党委书记;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三院[N];中国航天报;2009年

8 冯玉娥 淄川区教育体育局党委副书记;教体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N];淄博日报;2009年

9 段培君;“以人为本”的规律论意义[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准确把握科学内涵[N];衡阳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张兰初;邓小平以生产力为基础的发展观[D];吉林大学;2008年

3 马彩华;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乔恒;县域经济科学发展机理及路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陈翠芳;科技异化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7年

7 张艳玲;论“以人为本”[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传志;当代中国体育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会齐;环境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9年

10 朱成君;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金诗;科学发展观的人本解读[D];吉林大学;2008年

2 靳义亭;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的社会发展观[D];郑州大学;2004年

3 段葳;经济法的价值目标和人文理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培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梅松伟;浅析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吉林大学;2006年

6 王俊;论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D];吉林大学;2006年

7 程龙;科学发展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郑州大学;2006年

8 吴作江;中国报业科学发展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9 赵希娟;对中学生进行可持续消费教育的初步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程玉萍;试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实践[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8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18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6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