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6 22:36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父母教养方式 性别差异 子女数量 父母文化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特点。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906名湖南高校大学生进行测评。结果:①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同时又有显著相关。②不同子女性别在父母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母亲关爱和父亲控制及鼓励自主上得分有显著差异,不同家长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情况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爱因子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不同并与父母文化程度、子女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 性别差异 子女数量 父母文化
【分类号】:G78
【正文快照】: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和行为倾向,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父母对待子女的态度及其教育观念[1,2]。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圣涛;张薇;;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2 王秋英;家庭养育方式与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5期

3 张志群,郭兰婷;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远;肖蓉;;军校大学生自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阳德华;青年焦虑情绪研究述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王莉华;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与情绪状态的相关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年02期

4 卢穗万,张敏;青少年心理疾病与家庭养育方式的关系探讨(附38例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04年02期

5 陈新宇;贵州农村初中生自我概念发展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孙建功,刘秀芬,杜鹃,徐焕章,崔惠民;大学生人格偏离的评定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J];疾病控制杂志;2003年04期

8 陈杏丽!311122余杭市,邢葆平!311122余杭市,徐方中!311122余杭市;87例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及相互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9 答会明!745000,李梦月!745000;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4期

10 孙铃,王永丽;高中生人格特征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伍业光;;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在中国的应用[A];江苏民政医学2000论文资料汇编[C];2000年

2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魏峰;大学生人格五因素及其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杜胜凯;中学生社会交往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永跃;中学生人格特质、自我效能、学习策略和动机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张坤;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生兆欣;试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权威[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8 黎永兢;家庭抚养方式对小学儿童表情认知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邢玉凤;初中学生品德发展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永英;城市弱势群体家庭教育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鉴清;吴惠娟;赵梅青;;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行为和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年02期

2 孙圣涛;张薇;;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年02期

3 梁军林;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初探[J];四川精神卫生;1999年02期

4 孙录!512200,赵静波!512200,梁军林!512200,裴小龙!512200;家庭环境与父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01年02期

5 李沛,胡利人;青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相关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0年03期

6 刘建榕,刘金花;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0年06期

7 李祚山;转型期初中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年04期

8 冯维,于志涛;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的新进展[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08期

9 史慧静,王震维,王文英,安爱华,陈毅琼;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1999年11期

10 嵇宇虹,王玲凤;小学生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伍德;体育运动上的性别差异[J];江苏教育;1981年01期

2 KennethLamott;高健民;;为何男女的思想不同[J];世界科学;1981年01期

3 谢津津;;关于学龄初期儿童“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1年01期

4 Richard M.Restak;左兰梦;;脑活动的性别差异[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5 凌云;陈永清;;心脏功能指数实用意义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2期

6 理查德·M·雷斯达克;李宗蕖;;男孩和女孩不一样想法——大脑活动的差异[J];外国中小学教育;1982年01期

7 陈永清;;不同年龄人在定量负荷前后心输出量变化的初步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1期

8 唐盛昌;;男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差异情况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1982年05期

9 ;中外动态[J];人口与经济;1983年01期

10 谢津津;;中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分析[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198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燕;张厚粲;;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2 赵鸣九;;大学青年教师16种个性因素的比较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梁巧转;;管理行为的性别差异与管理理论的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肖子如;陈曦;;491例儿童发锌结果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三届妇幼营养学会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5 潘妹霞;余薇;张燕军;钟喜英;戚本华;;50例正常学龄儿童骨骼矿物质含量分析[A];中国营养学会第六届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7年

6 张文峰;赵怡芳;;儿童涎腺上皮性肿瘤45例临床分析[A];第二届中国国际暨第五届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曹丽萍;邓诗琳;梁建伟;高志刚;;烧伤后能量代谢变化规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潘万飞;;216例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分析[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9 孙彪;徐奉礼;韩冰;张新忠;张亚晖;;应用判别分析法判断跟骨性别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10 周盛斌;张飚;荣玉山;俞先海;;中国汉族成人髌骨性别判别初步研究[A];第五次全国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蒙;儿童肥胖不容忽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2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吉利;转型期经济收入的性别差异探析[N];中国妇女报;2001年

3 江艳华;性别差异与职业歧视[N];中国妇女报;2001年

4 河南省心理咨询中心 秦步盘;孩子不听话怎么办?[N];河南日报;2001年

5 诚至;夫妻情感沟通的心理误区[N];江苏科技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温红彦;北京宣言:推进全民教育的里程碑[N];人民日报;2001年

7 ;“状元”家长是如何教育子女的?[N];陕西科技报;2001年

8 洪秀;冠心病有性别差异[N];中国医药报;2001年

9 译自《美国医学协会杂志》2001;286:2849-2856;心导管应用中的性别差异[N];医药经济报;2001年

10 凌菲;学习与性别差异[N];中国妇女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亚美;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性别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2年

2 胥清富;生长激素作用的靶基因在猪肝脏和肌肉上的表达及调控[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3 连淑芳;内隐社会认知:刻板印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Ismail Hussein Hashim;应激源感知和应对技巧的文化、性别差异:对留学中国的非洲学生、日本学生和西方学生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6 盛复庚;磁共振电影检测左心室整体、局部功能并联合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7 刘云艳;幼儿好奇心发展与教育促进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9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峰;英汉恭维语跨文化对比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旺;盲童与正常儿童类比推理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4 刘红;中学生性别角色观的分析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莉娟;中小学生欺负行为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6 徐金先;二花脸猪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大白猪的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7 刘彬;杏仁核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在帕金森病中的意义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8 张军梅;汉族、回族高中生生涯发展特点及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吴定芳;会话中性别差异的语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范丽恒;高中生性别角色的人格特征及其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453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453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b7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