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20:30

  本文关键词: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教育公平


【摘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存在着极为严重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影响教育公平主要有教育设施落后、教育投入不足、中小学师资欠缺、受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有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等制度性原因是加剧教育不公平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要抓好教育公平,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教育公平的制度,二是建立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体系,三是建立合理的教育投资机制,四是建立教育公平的法律保障体系。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关键词】乌江流域 民族地区 教育公平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乌江流域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史研究”(05XMZ046)阶段成果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十七大报告》在论及民生问题时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土义公平的重要内容,既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一方面能开发人力资源,增强人的社会能力,提供相对公平的竞争和向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肖正德;;农村中小学教学不公平问题、成因及对策[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邓晓;川江流域的物产、木船与船工生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李良品,崔莉;三峡地区科举时代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分布[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李良品;乌江流域民族地区历代科举人才的地理分布[J];贵州民族研究;2004年03期

4 东人达;重庆民族旅游资源开发论证[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袁革;土家族摆手舞源考[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炜;乌江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红利;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涛源;论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的民族关系[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颖;农村学校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庄军红;农村初级中学合作学习实施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浩波;河南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龚义龙;人口迁入与经济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魏俊彪;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现象析因及其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周洪宇;农村、农民与农村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1期

3 何岸,斯孝金;缩小城乡教育差别 实现城乡教育公平[J];中国农业教育;2004年06期

4 张玉林;中国城乡教育差距[J];战略与管理;2002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隆锋;;乌江流域民族教育公平发展的理念定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2 黄翠华;;论民族地区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及培养[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 陈慧;;民族地区家校教育现状调查[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4 李能武;;地方民族院校服务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研究[J];大学(学术版);2011年07期

5 李莉;;民族地区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恩施自治州为例[J];继续教育;2011年07期

6 陈慧;;民族地区亲子关系与教育调查[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年04期

7 赵维元;;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8 刘大志;吴丽娟;;知识弱势、区位黏性不足与民族地区的区域隐性知识构建——兼论民族地区校地互动模式[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时锦雯;;建设具有民族地区特色开放大学的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高教论坛;2011年08期

10 时锦雯;;开放大学建设面临的若干问题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龙威;李红婷;;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实与变革——基于湖南省17个民族县市区教育数据的分析[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刘薇林;侯丽萍;;关于少数民族社区教育的思考[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赵亮;;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思考——对四川甘孜州中等职业教育的研究[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四川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论文集[C];2004年

4 龙先琼;;民族地区地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思考二则[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蒋辉;张怀英;;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指标、测度与实证[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聂琴;;民族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民族发展——兼谈西部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机会失衡问题[A];2003年中国成人教育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贤;;强化民族地区职业教育,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钱文卿;;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为宗旨 努力开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局面[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文;;略论莫友芝对民族教育的贡献[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罗旭;为民族地区培养留得住的人才[N];光明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慕卿;为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经济人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牛占虎 通讯员 王莉芳;民族地区的教育攻坚之路[N];甘肃经济日报;2010年

4 ;让教育成为民族地区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N];人民日报;2008年

5 记者 尹晓华 陶然 实习生 闫新宇;明年民族地区尽享“两免一补”[N];四川日报;2006年

6 通讯员 冉伟标 记者 马珉璐;省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民族地区中等教育发展到大厂调研[N];廊坊日报;2010年

7 本报评论员;肩负历史使命 推进民族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N];四川日报;2011年

8 记者 张玉文;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职教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记者 廖绍芷;全国民族地区职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在桂召开[N];桂林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江芸涵;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任重道远[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爱琴;民族地区乡土教材的开发模式与功能[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潘启富;中国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俊豪;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院校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陈荟;西双版纳傣族寺庙教育与学校教育共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于·布仁巴雅尔;民族地区乡村实用科技推广培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付娜;民族大学(学院)的特有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9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申春善;文化选择与民族文化课程建构[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康贤;民族地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磊;民族地区扫盲后继续教育的理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牟方秀;民族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4 贾亮;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5 龙泉良;多元文化背景中湘西苗族小学民族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周宏宇;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7 马小军;西北偏远回族地区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8 高翠清;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学费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乌力吉;民族地区农业院校成人高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10 程盼;民族地区师生文化代沟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75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075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e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