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成人高等函授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高等函授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 远程教育 学历教育 网络教育 成人教育 适应社会 教学方式 培养的
【摘要】:目前,传统的高等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企业对成人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函授教育教育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然。论文立足成人的学习特征,引入网络教育的教学方式和职业教育理念,提出了"远程+面授"函授教学新方式和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的函授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成人及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G727
【正文快照】: 一、成人高等函授教育现状分析目前函授教育的教学普遍采用学员平时自学,期末集中面授的模式。然而,学员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仅靠教材和少量的资料自学,难度大,效果差;期末面授时间短、强度大,不利于学员对知识的接收、消化;加之“工学矛盾”的影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守 ,卞季;我校恢复函授教育[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年03期
2 易长发;要重视和发展高等函授教育[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S1期
4 文育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5 ;教育部部属高等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协作组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重点课题计划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3年01期
6 石松云;;苏联的业余高等教育[J];国际观察;1983年01期
7 ;辽宁中医学院高等函授教育的几点做法[J];辽宁教育研究;1983年02期
8 刘应海;浅谈高等函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9 ;黑龙江省成人教育学会优秀科研成果获奖名单[J];成人教育;1984年06期
10 ;统计[J];化学教育;198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宽;;在向素质教育转轨中师范学校应起示范作用[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2 徐英;;艺术教育“两种人才模式"培养的理论构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A];人学与现代化(三)——北京市人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谭国民;孙诚;张蕾;鲁永艳;;包装工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包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杨皓;尹常治;;创新设计实践[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慧敏;赵文亮;;面向21世纪的工程图学教育[A];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第十二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三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7 邵炳华;;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创新教育[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刘森;;当前技工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9 丁华;王立祥;张斌;魏欣冰;;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人才[A];第五届全国药理学教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10 梁建民;;高等师范院校古代文学学科的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对策[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国民 孙诚 张蕾 鲁永艳;论我国包装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包装报;2000年
2 记者 刘玉;辽宁首届高职毕业生“走俏”[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翟帆;高职高专: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成长的摇篮[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李燕铭;高职高专教改全面启动[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5 朱文琴 苗家生 戴自更 郭扶庚;各地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谈话》[N];光明日报;2000年
6 史根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7 山东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春喜;如何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N];光明日报;2000年
8 黄挺拔;构建新世纪军队政工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9 江苏省常州市教委教研室;高考应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赵致琢;对计算机教改工作的思考[N];计算机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列富;创造力及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秀兰;构建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的KAQ人才培养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巍;高等学校素质教育工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李盛;WTO与大学本科法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5 鲁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美德三国法律教育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竭艳丽;台湾、内地九年一贯数学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7 姜秀珠;新世纪小学教师素质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郭建锋;基于AHP法的土建类大学毕业生质量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张斌;新经济对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D];四川大学;2003年
10 张宏伟;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562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56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