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改革与中国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变——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与中国社会阶层的良性流变——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思考
【摘要】:数量庞大的农业劳动者处于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中下阶层。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给予受教育者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知识技能的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中下阶层向上垂直流动,有利于社会稳定。我国职业院校本应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上大有作为,但实际却很少介入,因而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引导职业教育改革改变这一现状。
【作者单位】: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06年河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职业教育和乡镇成人教育与社会分层及流动关系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25
【正文快照】: 在现代社会,社会阶层之间是相互开放和平等进入的,人们能够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垂直流动。处于地位较低阶层的社会成员,可以流动到经济、政治、社会地位更高的社会阶层。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有籍贯、家庭出身、体质容貌、技能、学历等。社会阶层之间的垂直向上流动,能使较低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光军;陈玉华;;高职教育有效发挥兼职教师作用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6年08期
2 李中国;;内涵式发展:成人教育的现代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希星;;高职院校英语兼职教师队伍管理探析[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正君;高校兼职教师队伍现状的分析与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飞;中国失业:特征与对策[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韩延明;论大学课程综合化[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佘静;世界社会学大会本月在墨西哥举行[J];社会科学;1982年08期
2 边祺;;1—9次世界社会学代表大会简介[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2年08期
3 陈向明;美国南部社会学年会简况[J];社会;1983年05期
4 约翰·杰克逊;卢汉龙;;当代英国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1期
5 张启新;;社会分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3期
6 安晶;苏联普通学校将实行新的教学计划[J];比较教育研究;1984年04期
7 O.班克斯 ,王佩雄;英国教育社会学30年[J];国外社会科学;1984年10期
8 丘拉诺夫;卢汉龙;;社会阶级和社会分层[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1期
9 岩井弘融;严家明;;比较社会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07期
10 河村望;若虚;;“后工业社会”论批判[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强;;面向21世纪的按摩职业教育[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2 侯佑罡;宁书楼;陈黛莉;;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盲人按摩中专实习阶段教学改革新途径[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3 刘春杰;;毛泽东社会分层思想及其意义[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4 王健华;;理性评价城市高收入群体的存在[A];北京市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1年
5 职教分会课题组;;地下采煤专业中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所需政策保障的研究[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6 樊平;;中国城镇的低收入群体——对城镇在业贫困者的社会学考察[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7 刘朝晖;;秦汉时期闽越的社会形态[A];闽越文化研究——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萧胜南;;浅议建立健全信息网络对我校盲人职业教育发展的意义[A];中国盲人按摩学会医院管理工作委员会及教育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赵辉;;社会分层新走势与新政治局面的形成[A];江苏省政治学会2002年“全球化与政治文明”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强;;社会分层与小康社会[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衢州中等专业学校 蒋乐兴;职业教育呼唤创新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杨传国;职校生流失原因何在[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记者 杨占苍;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增至44个[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什么是“后工业社会”[N];经济参考报;2000年
5 ;现代化过程中的政府能力[N];中国财经报;2001年
6 厉育纲 赵忠心;构建家庭教育学科体系[N];中国妇女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燕铭 李伦娥;发展职业教育的首要责任在政府[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福建省教育厅厅长 朱之文;以《讲话》精神为指导 引领福建教育改革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记者 邓步来;发展职业教育 推进“科教兴渝”[N];重庆日报;2001年
10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N];光明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立新;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研究——以上海地区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吴宁;社会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理[D];吉林大学;2005年
4 曹宪忠;后工业社会进程中的中产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3年
5 杨力;社会分层与法律秩序[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周晶;20世纪前半叶西藏社会生活状态研究(1900-1959)[D];西北大学;2005年
7 石清俊;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控制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谭必友;清代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D];兰州大学;2006年
9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董运生;地位不一致与阶层结构变迁[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丽华;产权制度的社会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2 陈蓉;集群式模块课程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范会芳;转型期农村社会分层研究的新视角——以家庭为分层单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高静;变化中的天津话连续变调规则[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桂云;论转型期中国社会分层的变化及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大先;文化群落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多元化[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7 禹建萍;邓小平理论与转型期的利益群体分化[D];郑州大学;2003年
8 邓遂;市场分化作用的经济社会学分析[D];福州大学;2003年
9 白春阳;马克思脑体差别思想的当代价值[D];山西大学;2003年
10 徐嵘;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175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175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