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与就业工作刍议
本文关键词:和谐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与就业工作刍议
更多相关文章: 和谐社会 继续教育工作 就业问题 创新 就业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教育 缓冲器 就业压力
【摘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从解决大学生就业、社区人员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出发,分析继续教育与就业的关系,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发展社区和农村教育要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创新,使之成为减轻社会就业的缓冲器、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高安市祥符西湖小学
【分类号】:G72
【正文快照】: 和谐社会的创建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各方面的协调、配合与积极参与。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培养市场经济建设人才、以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均应起到一定重要作用。“和谐社会”理论在六中全会的提出,表明我国社会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裴桐松,刘平;关于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方向的研究[J];成人教育;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雪黎;;论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年02期
2 李彩金;王扶明;;高校继续教育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岐,郝铁生;美国社会推行的电子工程继续教育——中国电子学会在职教育考察团访美侧记[J];电子学报;1983年06期
2 王永福;法国继续工程教育考察(二)[J];中国劳动;1983年18期
3 李维科;赵维三;;继续教育要立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4年10期
4 王震;;继续教育浅谈[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4年02期
5 文珂;新技术革命与继续教育[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6 ;努力为继续教育贡献力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5年03期
7 秦运中;;谈新形势下的继续教育[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02期
8 尹玉;;把科技人才管理研究引向纵深[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11期
9 嵇成;;对领导干部进行继续教育势在必行——领导干部继续教育座谈会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5年11期
10 关毅杰 ,赵宁;谈谈电大的继续教育工作[J];中国远程教育;198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德刚;;浅议市场经济条件下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A];科技期刊编辑研究文集(第四集)[C];1996年
2 何淼;李继东;;信息时代的实验动物科学管理与教育[A];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0年
3 王世友;;把握继续教育的着力点[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4 朱文倩;;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动力源[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5 鹿英金;;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任教师的素质要求与培养[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6 汪洋;;深入小学调研学习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A];跨世纪园丁工程论丛[C];2000年
7 陈竹青;;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馆员素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群英;;加强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馆员素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9 ;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总目录[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赵雪芳;;如何开展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体会[A];第七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勇;我省出台继续教育规定[N];安徽日报;2000年
2 刘淑芬;会计人员如何应对入世[N];吉林日报;2000年
3 金秀范;我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概况(下)[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教育部副部长 袁贵仁;开创继续教育工作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记者 张宝敏;天津师大建成“一体化”体系[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孔凡成 毕新成;关于培训及继续教育工作的辩证思考[N];中国人事报;2001年
7 蔺红 陈建中 整理;税收要发展 教育要先行[N];中国税务报;2001年
8 记者 黄妙英;抓好继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N];广西日报;2001年
9 国家教育督导团;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督导检查情况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2年
10 艾琳工作室策划;落实《纲要》教师先行[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锐;《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刘晓凯;中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迁中的利益分化与政治稳定[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公民教育[D];复旦大学;2005年
4 朱金花;教育公平:政策的视角[D];吉林大学;2005年
5 皮钧;民族和谐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何忠国;以和谐看待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7 孙语圣;民国时期自然灾害救治社会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梅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军;邓小平发展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白葆莉;中国少数民族生态伦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德华;建设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企业经济建设服务[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陈新;郑州市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钟蜀玲;新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宏伟;临洮县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万超林;Z市初中骨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宪国;北京市中学教师校本培训现状和对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7 马小健;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绍伟;浅论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应对策略[D];河南大学;2005年
9 李玲;中国环境外交初探[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袁晓芳;社会模式设计与社会协同[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058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205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