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基于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国外研究成果整合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基于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国外研究成果整合性研究 出处:《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团队学习 系统模型 复杂动态系统范式 整合性研究
【摘要】:在复杂动态系统范式的指导下,我们采用多元科际研究法对国外团队学习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和演绎,提出了一个团队学习的整合系统模型。研究表明,有效的团队学习需要团队成员间建立对话性空间,在这个对话性空间中,"分享"、"协作建构"和"建设性冲突"等传播行为是平衡的。然而,仅仅发现这一点是不够的。在团队学习中,"交流什么"、"跟谁交流"以及"为什么交流"等问题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模型中"团队自反性"、"团队活动"、"边界跨越"、"存储"和"恢复"是团队学习的五个核心过程变量。除此之外,我们的模型还对团队学习的输入、催化应急状态以及学习结果等因素也进行了整合。
[Abstract]:Under the guidance of complex dynamic system paradigm, we use multipl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method to summarize and deduce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team learning abroad, and put forward an integrated system model of team learning. Research shows that effective team learning requires dialogue space between team members. In this dialogic space,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such as "sharing",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and "constructive conflict" are balanced. However, it is not enough to find this only. In team learning, it is also critical to "communicate", "communicate with whom" and "why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Team Reflexivity", "team activity", "border crossing", "storage" and "recovery" are the five core process variables of team learning. In addition, our model also integrates factors such as the input of team learning, the state of catalytic emergency, and the results of learning.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基金】: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普通高校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以陕西省四所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中的网络教学为例”(编号:09YJA880084)阶段性研究成果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陕西省普通高校网络有效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0CXS037)的支持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一、研究缘起研究表明,团队学习对于团队成员学会如何有效协作以持续应对复杂变化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正如著名的学习型组织之父Perter.Senge所述:“团队学习非常重要。团队而非个人是现代组织中的基础性学习单元”[1]。也许受其若干观点的影响,有关团队学习的研究在管理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永;韩燕;;未来学习型组织的有效学习机制构建[J];未来与发展;2010年01期
2 郝燕;;高校学生成绩数据挖掘与系统模型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郭伟峰;王武科;;关中平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SD模型及仿真[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江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试行)[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02期
5 闫智勇;毋丹丹;;系统思考视阈下高职院校兼职师资管理的应然范畴研究[J];职教论坛;2010年03期
6 熊燕;王晓蓬;;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生成要素[J];当代教育科学;2010年03期
7 陈建华;;学习型组织视域下的高校班级建设[J];贺州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叶志清;赵鹏;;创业型大学导生制的探索与实践[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孙桂云;王雁玲;刘嘉津;杨森;;运动员技能诊断与规划的灰色理论与方法研究——以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专项技能培养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黄天寅;沈耀良;张天月;;《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程教学合作团队学习模式探索[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明;房庆海;孙彦广;;交流电弧炉电气系统模型的研究[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磊;黄菊辉;;构建党员学习共同体 促党支部文化建设[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北京卷)[C];2010年
3 董淑英;王帅;;系统仿真在社会系统信息化中的应用[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魏志达;王惠玲;蔡春丽;;同步发电机组H_2/H_∞综合控制器的设计[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钟;;基于MAS的分布式控制软件系统模型[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8年版)[C];2009年
6 李冰;曲宝;杜睿山;;基于分叉理论的钻井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7 李姣军;陈兵;苏理云;;一种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最小化算法[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8 杨维;;关于学习型高校的几点思考[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王鹏;张瑶;陈高云;;基于量子理论的并行机群模型[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10 王凡;祝玉华;;基于Agent的分布式空间数据挖掘系统模型研究[A];2009国际信息技术与应用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善承卫;建设学习型党委领导班子的思考[N];楚雄日报(汉);2010年
2 张友泰;学习型组织必须形神合一[N];汉中日报;2010年
3 孙正军 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个性教育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N];淄博日报;2010年
4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 李向平;为创新而学习 在创新中学习[N];辽宁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孟海鹰;原来可以这样学习[N];人民日报;2010年
6 中共吉林省长春市委常委 纪委书记 刘实;把握特点功能 创新思路举措[N];人民日报;2010年
7 亢进忠 广东总队政委;提高学习力 增强决策力[N];人民武警;2010年
8 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课题组 课题组组长: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 王秀阁 课题组成员: 杨仁忠 阎艳 李朝阳 张喜阳;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若干思考[N];天津日报;2010年
9 谢峰;自我更新机制的有益探索[N];学习时报;2010年
10 李任清 薛竞芬 张清;善学习 挖潜能 求实效[N];战士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雷;大学学习型组织发展与大学领导行为之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相福;离散事件系统基于模型诊断的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刘博逸;企业共享领导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汪洁;团队任务冲突对团队任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李海涛;基于信息完整性尺度的网络控制系统最优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汪洋;旧城更新决策系统动态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钱同惠;脉冲混杂系统分析与网络控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龚固丰;人工免疫系统在非线性系统辨识与预测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9 彭杜宏;基于问题解决的大学生团队学习认知互动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朱根松;基于特征建模的反求工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娟花;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性管理的形式化描述与验证[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宏亮;并条机自调匀整系统模型及控制机理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曾繁华;动态网络系统的鲁棒自适应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沈云霞;生理模型约束下的PET图像重建[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明星;组织文化、团队学习与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殷伟;基于教育虚拟社区的团队学习绩效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书伟;即时通讯工具支持的在线合作学习活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吴玲;代谢系统模拟及系统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9 董玉祥;面向钢铁业服务的智能信息化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赵萌;基于Windows CE.net和CAN总线的汽车虚拟仪表系统的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437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34374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