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高师成教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的三个环节

发布时间:2018-01-16 22:05

  本文关键词:论高师成教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的三个环节 出处:《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高师成人教育 中国现代文学史 环节


【摘要】:备课、上课、辅导是整个高师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有机统一的三个环节,共同组成了教学过程的整体系统。要切实提高高师成教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和造就合格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无疑应在这三个环节上花力气、下功夫。
[Abstract]:Prepare lessons, classes, counseling is an integral whole of Higher Adult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organic unity of the common components of the whole system of teaching proces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 education Shicheng, realize the training target and cultivate qualified teachers, should spend effort in this. Three aspects of efforts.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教育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G724
【正文快照】: 高师成人教育(以下简称高师成教)作为高等师范教育的补充手段和成人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我国开办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然而,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成人教育受到严峻的挑战,面临许多新问题。如何保证高师成教的教学质量,实现培养和造就合格中小学教师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齐明;;新时期成人教育学生学习与教学管理研究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2 温儒敏;关于现当代文学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2期

3 朱晓进;“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建设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06期

4 李晓卫;;高师函授教育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实践——以外国文学史课程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毅;;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陆山花;;非强势专业环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蔺春华;;讲什么与怎么讲——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张晓霞;;近十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教学研究综述[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李定春;;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湘南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崔有第;;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方法浅[J];大家;2010年18期

7 白杰;;能力强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改革[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梁远帆;;新形势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反思[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6期

9 曹亚明;;经典导读:连接高师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基础语文教育的桥梁[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10 刘小平;;“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模式现状及其改革趋向——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傅奇丹;高校品牌课程建设的工作室模式之构想[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阿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及代价分析[D];苏州大学;2009年

3 梁万鹏;《草地学》网络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慧君;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波;成人高校学生学习特点与加强教育管理之调查调研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少杰 ,陆维天;关于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几点思考[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邓必铨;回顾与思考——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个问题的认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3 包颖;深邃的目光,简净的w碜婊吨泄执难芳蛎鹘坛獭芳蚪鈁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4 方忠;论文学的经典化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5 张登林;;《玉官》:一部被“忽略”的文学经典[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姚楠;;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史中的“我们”——对一个学术原点的简释[J];龙岩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蒋心焕;宋遂良;;青山不老 桃李成林——田仲济教授和现代文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8 柯文溥;;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创新问题[J];教育评论;1988年04期

9 王烨;;中国革命文学萌生时期的历史遭遇[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岁涵;;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现代性与反现代性[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现代文学史》:从“高教版”到“北大版”的得失[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2 杨洪承;;主体·变动·多样·世界眼光——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和编写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丁帆;;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4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5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6 郭占愚;;《讲话》和中国现代文学[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一九八二年年会论文集[C];1982年

7 杨剑龙;;国家、群体与个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汤淑敏;;重新评定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A];瞿秋白的历史功绩——瞿秋白英勇就义7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泉;;台湾文学研究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影响[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10 周加胜;;浅谈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弓;如何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王建中;《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的观点流变[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郎学初;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朱德发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回望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60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5 程凯;中国现代文学史:已有的反思与可能的展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张大明;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周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张霖;“且把金针度与人”[N];协商新报;2007年

8 凌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上限始于20世纪初[N];文汇报;2001年

9 杨剑龙;为何要割裂中国现当代文学?[N];文汇报;2008年

10 高玉邋陈莉琳;现代文学是现代汉语的文学[N];文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德明;现代与反现代张力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东方;“五四”时期胡适的文体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亚民;20世纪中国俄罗斯侨民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黄林非;理性话语与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齐成民;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批评[D];复旦大学;2003年

6 胡希东;1950-1980新文学史著作文学史观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练暑生;如何讲述“文学”的故事:民族的和现代的[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向辉;“生死场”的现代书写—萧红新论[D];兰州大学;2007年

9 娄晓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欧美与留日学生文学观研究(1900-1930)[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鲲;上海风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广江;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几类鬼魂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莉丽;感性欲望的都市表达[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3 龙峰;湘籍革命作家群与中国现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若凌;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5 林贤;二元对立中的调和[D];宁波大学;2011年

6 黄艺红;意识形态下的话语转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舰光;中学英语网络教学及其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廖鸿灵;论郁达夫的“卢梭情结”[D];浙江大学;2008年

9 郑英姬;试论韩国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10 刘亚男;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35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435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