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朝鲜族化学双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8-05-08 22:29

  本文选题:朝鲜族 + 化学 ; 参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摘要】:以往的朝、汉双语教学研究 ,多集中在双语课的课程体系、内容、教材编写和政策等问题上 ,对语言课外的其他学科专业的双语教育以及专业术语的双语教育和双语教育作为涉及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研究还不够。各级朝鲜族学校应该把各学科专业术语双语教育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内容 ;高校应与有关部门协调 ,对各学科专门术语进行研究 ,尽快使之规范化并在社会各领域得到普及
[Abstract]:In the past, researches on bilingual teaching in North Korea and Chinese focused on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tent, textbook compilation and policy of bilingual courses. It is not enough to study bilingual education in other subjects after class, bilingual education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in professional terms as systematic engineering related 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life. Korean schools at all levels should make bilingual education of specialized term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a major par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oordinate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study specialized terminology in various disciplines. Standardize i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popularize it in all spheres of society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化学系 延边大学高教研究中心 延边大学教务处
【基金】:吉林省教委研究课题《朝汉化学术语对比研究》成果
【分类号】:G7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斗石;21世纪民族教育的发展趋势及特点[J];中国民族教育;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振国;;论民族院校传统文化课程教学[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马戎;试论语言社会学在社会变迁和族群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忠勇;王波;;苗、汉杂居地区苗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原因分析——以毕节市观音桥办事处苗族教育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2期

4 马晓龙;徐东;龙飞鹏;杨庆玲;;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基础教育历史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5 孙宗芹;;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教育中的文化教育[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4期

6 蔡虹;;加强高校文化建设 筑牢反分裂反渗透阵地[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蔡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浅析构建民族地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陈沛照;;困境与出路:关于武陵地区民族教育发展的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6期

9 杨浩强;;对我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几个问题的认识[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武秀英;;文化生态位对提升民族文化的意义[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成人教育研究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2 胡建川;;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展望[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史梦薇;;试析镇山村民族传统教育现状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玉彬;张树安;宋敏;李晓梅;;民族高校多层次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祁进玉;;教育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1978~2008)[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滕志妍;;民族地区地方课程与多元文化课程的迷误[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任胜洪;;侗族歌班的社会人类学分析——以从江县小黄侗寨为个案[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罗利群;;民族教育研究的女性主义质性研究视角[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滕星;;全球化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发展战略[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10 陈沛照;;话语边缘与原生态文化反思——一个苗族村落教育的民族志记述[A];走进原生态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10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向帮华;符号哲学视野中土家族敬祖习俗育人价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5 温润芳;社会变迁中山西乡土教材的编纂与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陶格斯;文化差异与民族学生学业质量[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吕佩臣;民族院校办学特色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郑雪松;少数民族预科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华成;红瑶地区乡镇内教师支教工作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贤军;广西白裤瑶村落体育文化变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原春燕;平山木柄瑶的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金英;当代蒙古族学校教育和翻译事业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杨道军;语文学习方式对多元一体民族文化的影响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燕;国家文化安全背景下新疆边境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方娟;少数民族艺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传承[D];云南大学;2010年

8 聂吉凤;西南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偏差及纠正[D];西南大学;2011年

9 谭亲毅;文化资本理论视域下民族地区初中生学习倦怠问题探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吴鼎鼎;从江县成人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钦永;关于双语教育和双语教学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张新莲;;对双语教学的认识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6年29期

3 钱何珍;;对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理性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年09期

4 钟晓;关于“双语教育”的几点思考[J];嘉应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5 钱何珍;;对普通医学高等院校双语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年04期

6 李晓娣;新加坡双语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7 袁平华 ,俞理明;加拿大双语教育与中国双语教学的可比性[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11期

8 陈琳;尝试·改革·发展[J];教师博览;2004年08期

9 宋力;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应率先开展双语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5期

10 陈荻;国外双语教学现状及对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启示[J];生物学教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勤;;提问式教学在化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光;韦永莉;臧双全;张琳;;“无机化学”专业基础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李孔清;邹声华;向立平;;传热学双语教学教材选择浅谈[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士明;戴道锌;何赛灵;;提高双语教学水平,推进专业教育国际化[A];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及协作委员会2010年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田震;李佳初;彭认灿;郑义东;梁开龙;;GIS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A];首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韦芳;;双语教学,行动之后的反思[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陆利民;;对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一点思考[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8 徐滕岗;朱纯;;WTO与“双语教学”[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陈向东;乔文孝;;双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阔永红;;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双语教学体会[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中外比较[N];文汇报;2003年

2 记者 宋霞 刘伟 姚明;为发展基础教育打好基础[N];塔城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小雅;双语,,并不孤独的实验[N];中国教育报;2004年

4 海路;美国:双语教育不仅是为了不丢掉母语[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记者 李劲松;沙雅双语教育从娃娃抓起[N];新疆日报(汉);2005年

6 记者 王文博 刘一兵;我区双语教育稳步发展[N];喀什日报(汉);2010年

7 实习记者 肖永疆;我区双语教学呈现喜人态势[N];喀什日报(汉);2008年

8 本报记者 蒋夫尔;从“突破口”到“全面推行”[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疏附县第二中学供稿;一路凯歌的疏附双语教育[N];喀什日报(汉);2010年

10 陈柏中;宣恩县重视“汉苗”双语教育[N];中国审计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宋梅砚;论上海发展中的中小学双语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龙琪;理科双语教学的实践现状与理论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莉颖;双语教育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池东恩;朝汉双语教育与语言使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6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崇岭;双语教学的理论和中国双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9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玉霞;中外双语教育及对高中双语教学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2 王春艳;基础教育阶段新型双语学校的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李宁;双语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作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4 祁伟;和田地区中小学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5 陶君;论中学双语教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夏红英;广西高校双语教学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07年

7 别勇磊;高等院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洋洋;双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宁碧;通过素质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0 闫露;加拿大双语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633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633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