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本文选题:大学生 + 父母教养方式 ; 参考:《统计研究》2004年07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河北工程学院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彦章;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2期
2 关颖;家长教育素质对独生子女发展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8年10期
3 魏运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年03期
4 李宁,涂星光,赵虹,张河川,李春轩;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3期
5 刘立群,冯怡,张燕敏;中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防御方式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02年03期
6 全东明,刘珍妮,李东石;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高中生的防御方式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1年04期
7 岳冬梅,李鸣杲,金魁和,丁宝坤;父母教养方式:EMBU 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03期
8 赵虎,周逸如,陈树乔,陈曲亮;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的四年随访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运彩;;大学师范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2 钱铭怡,姚萍,李丽敏;父母的信念对其子女信念影响的调查和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6期
3 张勇;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4 李祚山,唐加祥,赵楠;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李洁,黄庆红,王晓,蒙艳斌,王俊杰;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郴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王春霞;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J];丹东师专学报;2002年S1期
7 谢言梅;;家庭教养方式及其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述评[J];大理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林菁;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杨建义;素质教育中的学生个性发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叶一舵,白丽英;国内外关于亲子关系及其对儿童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A];中国民康医学杂志创刊20周年优秀论文集(1988-2008)[C];2008年
2 尚秀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发展的影响[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杜丽丽;;音乐心理剧对流浪儿童自尊水平干预的研究[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瑛秋;青春发育突增期(高峰年龄)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及健康促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2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丽华;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4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碧云;结构方程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杨福义;内隐自尊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许思安;汉族、壮族、蒙族、纳西族人格结构的比较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长虹;对立违抗性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冲动行为的心理社会因素和TPH2、5-HTTLPR及MAOA基因多态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9 刘在花;小学生社会智力的结构、特点、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改;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0年
2 郭振娟;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志凤;高中生自尊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杜胜凯;中学生社会交往不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榕芳;4-5岁幼儿气质、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彬;儿童社会观点采择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坤;青少年对传统孝道的态度及其与亲子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生兆欣;试析幼儿家庭教育中的父母权威[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黎永兢;家庭抚养方式对小学儿童表情认知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赵虎!515063,张大勇!515063,张强;大学生新生心身障碍防御机制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年02期
2 李宁,涂星光,赵虹,张河川,李春轩;大学生防御机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1996年03期
3 王大华,申继亮,AlexandraBrady,GiselaLabouvie-Vief;防御机制的年龄、性别与文化差异[J];心理科学;1998年02期
4 李宁,张河川,赵虹, 星光,,李春轩;防御方式问卷在4309名大学生中的测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年03期
5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2期
6 戴梅竞,刘新军,王蓓,张文举,栗建民,周曼云,邓旭阳,郭晋林,吴映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观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年03期
7 王极盛,李焰,赫尔实;中学生SCL-90信度、效度检验与常模建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洁;杨文安;胡发稳;;贫困地区农村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J];红河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陈志静;郎莹;王玲;;初中生自我伤害行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年16期
3 赵科;高长松;尹可丽;;大学生性态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1年09期
4 黄士华;荆玉梅;;贫困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复原力的关系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0期
5 惠梓;;职校生自尊、父母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6 张慧超;七十三;;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的相关研究[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7 高淑会;;中专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信心的相关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年13期
8 倪晓莉;陈思路;常虹;;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的影响[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王春晖;贺文均;;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述评[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蕾;吴鑫德;黎海燕;;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社会技能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笳;胡珍玉;张文武;周东升;;民工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研究[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胡洁;段西涛;林双革;;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郭辉;丁万涛;马晓韵;王雷;林春燕;;家庭心理干预对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和小学生个性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成立大会暨二○○八年浙江省精神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杨晓莉;赵永红;;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自我归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李微光;程素萍;;父母教养方式、子女自尊和归因风格关系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美萍;张文新;;父母教养方式、青少年的父母权威观/行为自主期望与亲子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刘楚芬;;贫困山区初中生焦虑、抑郁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迟兆艳;;流动人口子女行为问题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陶宇;;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劲梅;张庆林;;大理喜洲白族家庭教养方式调查[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珊娜;4-6岁幼儿父母教养方式、同伴关系与合作行为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麻晓磊;大学生性别角色类型、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曾伟楠;抑郁障碍患者自我图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4 安莉娟;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自尊及其要素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王树青;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安伯欣;父母教养方式、亲子沟通与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7 万国强;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邹玉龙;五年高职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于庆华;高中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黄海艳;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及其与自我概念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73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873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