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青少年个性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
本文选题:个性 + 家庭关系(类目词) ; 参考:《中国学校卫生》2003年04期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犯罪青少年个性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父母养育方式对犯罪青少年个性特质的影响。方法 以河南省某少年管教所少年犯240人为研究组,以240名在校中学生240名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对两组被试进行集体施测。结果 犯罪青少年个性具有N(情绪性)分和P(精神质)分高、E(内外向)分低的特点;其父母养育方式表现出低情感温暖、理解,高惩罚严厉、高拒绝否认和过分偏爱的特点。犯罪青少年个性4个维度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绝大多数因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结论 犯罪青少年人格具有偏离正常的倾向,其父母养育方式失当可能是造成犯罪青少年人格偏差的重要因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rsonality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 on personality traits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Methods 240 juvenile delinquents and 24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were used as study group and 24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control group.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 and Parental rearing style questionnaire (EMBU) were used to test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ersonality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ha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core of N (emotional) and high score of P (psychoticism) and low score of inner and outer direction, and their parental rearing style show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emotional warmth, understanding, severe punishment, high refusal and denial and excessive prefere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personality and the majority of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Conclusion the personality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is inclined to deviate from the normal, and the improper parenting style may be an important factor causing the personality deviation of juvenile delinquents.
【作者单位】: 河南职工医学院
【基金】:河南省科委应用与开发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124170402)
【分类号】:G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慧,樊旭辉,赵兰;狱中犯人心理状况及个性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2 邓芸菁,窦刚,张锋;少年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0年03期
3 杨坚,杨德森,龚耀先;违法犯罪男性青少年个性特征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5期
4 孙春霞,李从培,方明昭,李舒然;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男性犯罪少年个性特征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向阳,胡艳;男性少年犯与同龄中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1期
2 林云鹏,王f^;犯罪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和个性特征调查[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3 李伟,林金树,陈东才,杨琛,安进勇;福建省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个性特征研究[J];法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4 邱昌建,张伟,方进博;青年男性罪犯的个性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5 朱素凡,张秀英,狄慧,于文谦;198例狱内罪犯EPQ调查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6 李谨,符娟;男性抢劫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朱海燕,张锋,邓云菁;女性毒品犯的人格结构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3期
8 张锋,朱海燕,宋志一;毒品与暴力型、财产型罪犯人格特征及其类型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6期
9 邓芸菁,朱海燕,张锋,杨宏;女性毒品犯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马海鹰 ,张小远;罪犯人格特征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慧芳;女性犯罪者的人格、应付方式、情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海英;犯罪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家庭生态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海燕;毒品犯的人格结构与类型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黄勤锦;青年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人际信任和应对方式的关系[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和丽梅;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艳丽;少教所学员人格类型与自尊及相关因素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5 蒋萃;少年教养人员的人格特征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马扬;从社会心理分析到针对性措施[D];四川大学;2005年
7 任夫乔;男性服刑人员心理压力一般状况及压力反应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张春菊;成年男性服刑罪犯人格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周新静;犯罪人员人格特征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焦锋;犯罪青少年人格特征及父母教养方式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郭伟琴;翟静;刘素娟;;少年违法犯罪因素分析[J];上海精神医学;1991年03期
2 郭平,,杨惠琴,王春阳,任勇;女性偷盗者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4年04期
3 吕成荣,王云东,李立新,王国勋,沙东想;服刑罪犯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探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年02期
4 苏月桐,傅以容,邱建国,伍仁琴,张鸿亚;犯罪少年行为习惯及人格特征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2期
5 张慧,樊旭辉,赵兰;狱中犯人心理状况及个性调查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8年03期
6 杨坚,杨德森,龚耀先;违法犯罪男性青少年个性特征对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年05期
7 王玲;狱中青少年的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初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栩然;刘丹;;个性童年,美好未来[J];父母必读;2011年09期
2 刘丹;;发展个性,成就未来——给孩子一双能自由飞翔的翅膀[J];父母必读;2011年09期
3 杨爽;;家有“固执宝宝”[J];婚育与健康;2011年27期
4 张纯颖;;发展个性也要立规矩——访李敏[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5期
5 颜巧萍;;瑞典:人前不教子[J];农家致富;2011年16期
6 吉安;;孩子,我不该这么爱你[J];基础教育;2007年06期
7 王晓燕;海小文;;父爱——构筑孩子健康心理的源泉[J];大众心理学;2002年12期
8 史峰;;宝宝的东西不用抢[J];现代妇女;2011年08期
9 马紫月;田华;;女儿过于安静不爱活动怎么办?[J];少年儿童研究;2011年17期
10 冯玉霞;辛春霞;;关于家庭教育的两点体会[J];新课程(教研);2011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浅谈怎样自学《心理学》(未完待续)[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2 周国洪;评说儿童“学艺热”[N];法制日报;2000年
本文编号:19724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197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