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童与正常儿童汉字识别中笔画数与熟悉度的影响比较
本文选题:笔画数 + 熟悉度 ; 参考:《中国特殊教育》2004年02期
【摘要】:汉字的不同笔画数与熟悉度是汉字识别中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汉字视觉呈现方式研究 ,结果表明汉字的笔画数和熟悉度对两类儿童的汉字识别过程都具有显著的影响 ,聋童与听力正常儿童在汉字的视觉识别中没有明显的差异。汉字的笔画数和熟悉度差异是影响汉字识别反应时的重要因素。在聋童的汉字识别教学中应当强调以汉字笔画数较少的字为宜 ,尽量多接触汉字 ,以提高他们对汉字的熟悉度 ,这会有助于聋童对汉字的精确掌握。
[Abstract]: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familiar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familiar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rocess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the two kinds of children,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deaf children and normal children in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The difference of stroke number and familiarity of Chinese character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response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 recognition for deaf children, it should be emphasized that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fewer strokes should be regarded as appropriate, and they should contact Chinese characters as much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ir familiar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will help deaf children to master Chinese characters accuratel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
【分类号】:G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尤浩杰;;笔画数、部件数和拓扑结构类型对非汉字文化圈学习者汉字掌握的影响[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2期
2 郭小朝;空间频率、笔画数及字频对汉字识别的影响[J];人类工效学;1999年04期
3 张增慧;7—12岁学龄儿童、聋哑儿童及成人视、触大小知觉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通讯;1985年03期
4 苏永华;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在聋童中的使用报告[J];心理学报;1991年01期
5 管益杰,方富熹;单字词的学习年龄对小学生汉字识别的影响(I)[J];心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彭聃龄,王春茂;汉字加工的基本单元:来自笔画数效应和部件数效应的证据[J];心理学报;199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碧波;田学红;;小学生汉字学习中的动态呈现优势探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李会科;李飞;;高速公路导向系统字体快速识别研究[J];包装工程;2010年22期
3 张仙峰,闫国利;大学生词的获得年龄、熟悉度、具体性和词频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3期
4 王丽红;王永妍;闫国利;;词汇获得年龄效应的眼动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年04期
5 彭聃龄;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J];当代语言学;2004年04期
6 孟宪章,龚耀先;聋童智力特点与测验方法[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年01期
7 吴先良;蔡志远;;汉字识别的正字法加工初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8 陈新葵;张积家;;汉语动词、名词认知的影响因素比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伍英姿;;初级阶段“语文并进”模式下的汉字教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周婧;;对外形声字教学与母语形声字教学对比分析[J];黄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通拉嘎;;近十年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容;白春玉;张迪;冯娟;李晓然;;聋哑儿童视觉反应时对比研究[A];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第六届全国学术交流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学校分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小兵;中学地理电子教学地图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智慧;基于对外汉字教学的汉字构形理论应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丽红;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士法;英汉双语心理词典中英语单词存储单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王建勤;外国学生汉字构形意识发展的模拟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王庭照;聋人与听力正常人图形视知觉加工能力的比较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贡京京;面孔与汉字认知加工机制中的倒置效应—行为学及ERP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8 吴茗;现代汉语常用语素项属性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9 李宁;认知发展:汉字输入中信息代码加工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孟红霞;中文阅读中注视位置效应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娟;中国3-7岁儿童希—内学习能力测验常模修订及智力发育现况比较[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钟翠芸;与初级综合教材相配套的对外汉字教学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施莎;基于《基础汉语40课》(上)的对外汉字教材探索与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潇潇;对外汉语教材汉字复现率及相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纪娟云;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低龄留学生的汉字教学策略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佑明;TPR对外汉字启蒙教学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宁;面向欧美学生的汉字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余成武;汉字识别的正字法加工方式[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丽蓉;“现代化象意图解识字教学”之可行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旺熹;;从汉字部件到汉字结构——谈对外汉字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0年02期
2 杜同惠;;留学生汉字书写差错规律试析[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1期
3 郭小朝;汉字特征分析与实验字取样策略[J];人类工效学;1999年03期
4 童长江;12—16岁聋哑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8年04期
5 喻柏林,曹河圻;笔画数配置对汉字认知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2年04期
6 喻柏林;汉字字形知觉的整合性对部件认知的影响[J];心理科学;1998年04期
7 高定国,钟毅平,曾铃娟;字频影响常用汉字认知速度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5年04期
8 张增慧 ,曹日昌;由视、触媂,
本文编号:20765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07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