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历代家训与古代家庭教育的价值取向

发布时间:2018-11-14 19:59
【摘要】:中国古代家训 ,产生于西周 ,成熟于隋唐 ,完善于明清。纵观历代家训 ,其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 ,应予以肯定的积极方面有 :修身、齐家与治国相结合 ,重爱国主义教育。其消极方面有 :第一 ,灌输愚忠愚孝、男尊女卑等封建思想 ;第二 ,灌输学优而仕、兴祖耀宗的名位思想 ;第三 ,灌输免祸、保身的处世哲学 ;第四 ,实行棍棒主义 ,与灌输宗法专制思想相适应。中国历代家训自始至终都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教育的最高价值取向的 ,这种价值取向又表现在 :第一 ,重义轻利的非功利主义价值观 ;第二 ,重家长权威和社会价值而轻个人价值的价值取向 ;第三 ,重教育的政治作用而轻经济作用的教育价值观
[Abstract]:The ancient Chinese family motto came into being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matured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and perfect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roughout the past dynasties, there were both essence and dross among them, which should be affirmed in positive aspects: self-cultivation, combination of family and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emphasis on patriotism education. Its negative aspects are as follows: first, inculcating feudal thoughts such as loyalty, filial piety, inferiority of men and women; second, inculcating the famous thought of "excellent scholar" and "Xing Zuyao"; third, inculcating the philosophy of avoiding misfortune and preserving one's health; Four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avism, and indoctrination of patriarchal autocracy. From the beginning to the end, Chinese family admonitions regard feudal ethics as the highest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This value orientation i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the value of non-utilitarianism, which emphasizes justice over profit; Seco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mphasizing parental authority and social value over individual value; third, emphasizing the political role of education rather than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economic role
【作者单位】: 新乡市师范学校
【分类号】:G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从教育价值观角度探讨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发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王刚;;现代教育技术应基于人的主体性[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陈光春,柴克清;中国终身学习的过去与未来[J];成人教育;2004年11期

4 何忠华;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年02期

5 李长吉;教育价值研究二十年[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6 唐荣德;论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明航;关于教育的教育性思考——兼论孔子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之比较[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李巧林,梁保国;论教师的教育智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10 潘斌;;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维公;汉代学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治国;网络教育本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彭泽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轶芳;交往教学理论探讨[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9 邵燕楠;走向“情境”与“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朝东;论教育启蒙与公民人格建构[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作芳;论教育异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兰军;主体性教育思想视野下的学校管理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建农;湖北省大学毕业生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范丹红;女生教育的病理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文卿;素质教育与当前中小学教师素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青山;我国小学小班化教育问题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高彦文;中美中小学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黎丹;主体性化学课程教学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佐才;中学数学学习策略的教学调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堂斌;建构认知结构,增强主体意识——开放式文言文教学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沁s,

本文编号:2332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332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b5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