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与民族高校的历史使命

发布时间:2019-01-06 12:07
【摘要】:民族精神是具有全民族共同特征的理想、目标和积极的心理状态的综合,也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作为国家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基地,民族高校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特殊历史任务与职责。
[Abstract]:The national spirit is the ideal, the goal and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state synthesis which has the whole nation common characteristic, also is a national exist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piritual support. As the base of cultivating high-level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are shouldering the special historical task and responsibility of carrying forward and cultivating the national spirit in the new century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校长办公室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
【分类号】:G7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支农;高校内改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浅探[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后小仙;;农业合作经营、新型农村工业化和制度创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曾斌荣;社会转型中的弱势群体心理特征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4 马通;世界三大一一神教的关系[J];阿拉伯世界;2001年04期

5 张维祥;能力本位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吗?[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张立成,徐威;邓小平理想信念教育理论初探[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7 曹普;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十大特色[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6期

8 魏饴;知识经济时代文学革命的三个主张[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徐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制度反腐败[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李天福;论江泽民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定位理论[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向伟卫;;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曾敏;吴作萍;;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A];坚持科学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全国社科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二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叶春涛;;延安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是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精神支撑[A];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全国延安精神理论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刘先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静;侯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思考[A];上海社会科学院第三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湘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整体构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志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3 刘晶;就业与社会保障互动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端木婕;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殷书良;论执政为民[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张瑜;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7 熊辉;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8 郝风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建设[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彭跃辉;网络发展与精神文明[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10 汪青松;社会主义精神富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永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特殊性[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徐民府;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管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雪凝;邓小平法制思想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依法治国方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贾爱明;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转型[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丽;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文化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6 王福霞;城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贺新元;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发展及其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金庆昕;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方略的战略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吴忠华;敬德与敬业精神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10 林梅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务干部价值理念的研析及其教育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满子;鉴真和尚与日本律宗的建立[J];社会科学;1980年01期

2 廖乃雄;;论音乐美的鉴赏[J];学术月刊;1980年06期

3 韦志华;刃同;;前进中的毛难山乡[J];中国民族;1980年11期

4 顾长智;;历史系举行学术报告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隗芾;;关于鲁迅弃医学文时所见之画片[J];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03期

6 林家有;论孙中山晚年的民族主义思想[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7 钱明;朱舜水的政治、学术思想及其对日本的影响[J];浙江学刊;1981年04期

8 姚居顺;清明话民俗[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9 谢琼桓;体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贡献[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10 许苏民;;试论普列汉诺夫关于社会意识两种基本形态的学说[J];江汉论坛;198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乐庸德;曹仕力;;从阳新抗战史实看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A];湖北抗战——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2 唐建华;;论维新志士的爱国主义思想[A];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纪念戊戌维新运动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1999年

3 李兴吉;李天民;;跨世纪朝鲜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4 李志刚;;弘扬延安精神 发展统一战线[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5 刘文璞;刘霞;;用延安精神塑造一代新人[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6 黄太兴;;弘扬延安精神 遏制腐败现象[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詹斌;;试论延安精神的基本特征及时代价值[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李学军;;延安精神与跨世纪青年的培养[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黄刚;;未来教师的培养与高师教育改革[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10 屈文激;;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A];公关与企业发展——名牌战略与企业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军 冯瑛冰;谁来保护文化生态[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楚春秋;中国人就是中国人[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丰 捷;人文教育不容忽视[N];光明日报;2000年

4 高秀林;认识军营文化建设的特殊内涵[N];解放军报;2000年

5 记者 徐琪忠;大力推进海外华文教育[N];解放日报;2000年

6 王荣;民族精神挑战WTO[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7 记者 卢新宁;强国论坛凝聚民族精神[N];人民日报;2000年

8 任仲平;大力弘扬时代和民族精神的主旋律[N];人民日报;2000年

9 新华社记者 王军 冯瑛冰;谁来保护文化生态[N];人民日报;2000年

10 鲁文忠;世纪末的误区[N];文艺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张瑞芳;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4 李凯;全球性媒介事件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和传播[D];复旦大学;2005年

5 谢桂山;圣经犹太伦理与先秦儒家伦理之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6 冯引如;萨维尼评传[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赵欣歌;林风眠与中国画新传统[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8 桑大鹏;三种《华严》及其经典阐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钱雯;人学重建与小说[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东亮;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光辉;中西道德教育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殷明耀;论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5 刘汉辉;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榕清;中国油画的“民族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7 常磊;民族文化精神的重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8 袁佩球;国魂:20世纪铸造的中华民族精神——兼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中南大学;2002年

9 张新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及其当代主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萍;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027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24027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b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