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阅读障碍儿童干预
发布时间:2021-11-24 04:25
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本研究以北京某小学一名二年级阅读障碍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情况和评估结果制订干预方案,实施中根据其状态及时调整:最初以语音干预为主,其后调整为以个别化识字策略和言语理解为主,最后进阶为以字理识字策略、语音意识和整体性支持环境为主。干预每周进行两次,一学期后该儿童语文学业成绩和朗读能力明显提高。总结以上经验,文章认为,应秉持儿童阅读发展的整体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调整观,以及支持教师、家长、语文教师协作观。
【文章来源】:现代特殊教育. 2019,(1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个案基本情况
二、干预方案的制订与进行性调整
(一)第一阶段:以语音为主的干预
1. 干预过程及方法
2. 反思与调整
(二)第二阶段:以个别化识字策略和言语理解为主的干预
1. 干预过程及方法
(1)个别化识字策略
(2)言语理解
2. 反思与调整
(三)第三阶段:以字理识字策略、语音意识和整体性支持环境为主的干预
1. 字理识字策略
2. 语音意识干预方法———拼音游戏
3. 整体性支持环境的构建
三、干预效果及反思
(一)儿童阅读发展的整体观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调整观
(三)支持教师、家长、语文教师协作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阅读障碍儿童干预训练的四种途径及其启示[J]. 康静梅,陈丹. 外国教育研究. 2015(06)
[2]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 吴雅卿.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8)
[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 徐希勤. 考试周刊. 2009(27)
[4]汉语儿童阅读困难初探——来自阅读困难儿童的统计数据[J]. 舒华,孟祥芝. 语言文字应用. 2000(03)
本文编号:3515231
【文章来源】:现代特殊教育. 2019,(15)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个案基本情况
二、干预方案的制订与进行性调整
(一)第一阶段:以语音为主的干预
1. 干预过程及方法
2. 反思与调整
(二)第二阶段:以个别化识字策略和言语理解为主的干预
1. 干预过程及方法
(1)个别化识字策略
(2)言语理解
2. 反思与调整
(三)第三阶段:以字理识字策略、语音意识和整体性支持环境为主的干预
1. 字理识字策略
2. 语音意识干预方法———拼音游戏
3. 整体性支持环境的构建
三、干预效果及反思
(一)儿童阅读发展的整体观
(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调整观
(三)支持教师、家长、语文教师协作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方阅读障碍儿童干预训练的四种途径及其启示[J]. 康静梅,陈丹. 外国教育研究. 2015(06)
[2]字理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 吴雅卿.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8)
[3]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J]. 徐希勤. 考试周刊. 2009(27)
[4]汉语儿童阅读困难初探——来自阅读困难儿童的统计数据[J]. 舒华,孟祥芝. 语言文字应用. 2000(03)
本文编号:35152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5152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