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
发布时间:2021-12-30 04:36
我国家庭教育中传统家训源远流长,家训自古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家庭教育,具有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价值。随着新时代社会发展,家训的传承是与转化是必然的,传承家训,保留家训具有价值的内涵,转化家训内容与方式。对于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应取其精华,以其糟粕为鉴,科学传承转化,使家训更加符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发展需求,成为切合时代社会发展所需的家庭教育方式之一。本文以家训的特点与价值为出发点,探讨家训传承的必要性;其次,结合对家训的科学认识,提出批判性的传承原则,以及对于新时代下从内容层面上创造性转化,从实践层面上进行创新发展,从而对传统家训进行传承与转化的发展。第一部分通过研究现状的分析,总结了家训相关研究所存在的有待完善之处。特别是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方面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进行探究。第二部分从家训定义出发,论述了传承传统家训的特点与必要性。传统家训特点包括,对子女教育具有指导性,教育目的社会性与针对性相统一,教育内容具有灵活性和感染性,教育作用具备奠基性和长期性,家训的特点也恰恰决定了传统家训之价值所在;并通过家庭与社会两个维度阐述传承家训的必要性价值。第三部分则是确立家训传承与转化的原则,对于家训进...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以某特定历史时期的家训为对象的研究
(二)以某家族或地域的家训为对象的研究
(三)以家训教育具体内容为对象的研究
(四)以家训的现代教育价值为对象的研究
(五)国外对中国古代家训研究状况
三、研究析评
第二章 传统家训的特点和传承转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家训的特点
(一)传统家训对子女教育的指导性
(二)社会性与针对性统一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内容的灵活性与感染性
(四)教育作用的奠基性与长期性
二、传统家训传承与转化的必要性
(一)现代家庭生活急需家训
(二)家庭组织需要组织文化
(三)社会价值传播需要家训
第三章 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原则
一、客观认识传统家训思想内容
(一) 剔除传统家训思想之糟粕
(二) 汲取传统家训思想之精华
二、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
(一) 理论层面侧重创造性转化
(二) 实践层面侧重创新性发展
第四章 传统家训内容的传承与转化
一、传统家训教育内容的传承与转化
(一) 个体与自身的关系
(二)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
(三) 个体与家国的关系
二、结合新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
(一) 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二) 融合生活体验教育理念
第五章 传统家训传承方式
一、传统家训传承的基本方式
(一)以文本形式传承为基点
(二)秉承宽严相济之方式
(三)贯彻立身示范之方法
二、传统家训传承的创新方式
(一)家庭内创新传承方式
(二)学校思政教育拓展家训传承渠道
(三) 社会搭建家训传承的媒体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承继家训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 田旭明. 探索. 2016(03)
[2]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 翟博. 教育研究. 2016(03)
[3]回归人本:教育本土化办学的价值共识——陈鹤琴、陶行知办学实践探索[J]. 黄书光. 教育研究. 2016(02)
[4]张英家训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严萍. 教育探索. 2016(01)
[5]论先秦家训及现代意义[J]. 乔爱丽,史少博. 教育探索. 2016(01)
[6]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 刘先春,柳宝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1)
[7]论清代山东栖霞牟氏家族的家训与家风[J]. 王海鹏,刘金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民间家训的社会伦理功能及其启示——以汀州客家严婆田村为例[J]. 陈桂蓉. 道德与文明. 2015(04)
[9]浙江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J]. 陈寿灿,于希勇. 道德与文明. 2015(04)
[10]近现代国家权力下的修身教育——基于家训与修身教科书的文本分析[J]. 李佳芯. 教育学术月刊. 2015(03)
博士论文
[1]宋代家训研究[D]. 刘欣.云南大学 2010
[2]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 王瑜.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传统家训对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价值研究[D]. 刘鹏.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清末民初徽州宗族家训及其传承研究[D]. 钟华君.安徽大学 2015
[3]先秦两汉家训研究[D]. 张静.郑州大学 2013
[4]试论宋代家训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D]. 钱娇.重庆师范大学 2013
[5]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D]. 魏雪玲.重庆师范大学 2013
[6]明清家训研究[D]. 张洁.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D]. 董菁.山西师范大学 2012
[8]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 秦敏燕.福建师范大学 2009
[9]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D]. 张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0]《颜氏家训》教育思想研究[D]. 徐媛.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7488
【文章来源】:淮北师范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二、文献综述
(一)以某特定历史时期的家训为对象的研究
(二)以某家族或地域的家训为对象的研究
(三)以家训教育具体内容为对象的研究
(四)以家训的现代教育价值为对象的研究
(五)国外对中国古代家训研究状况
三、研究析评
第二章 传统家训的特点和传承转化的必要性
一、传统家训的特点
(一)传统家训对子女教育的指导性
(二)社会性与针对性统一的教育目的
(三)教育内容的灵活性与感染性
(四)教育作用的奠基性与长期性
二、传统家训传承与转化的必要性
(一)现代家庭生活急需家训
(二)家庭组织需要组织文化
(三)社会价值传播需要家训
第三章 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原则
一、客观认识传统家训思想内容
(一) 剔除传统家训思想之糟粕
(二) 汲取传统家训思想之精华
二、传统家训的传承与转化
(一) 理论层面侧重创造性转化
(二) 实践层面侧重创新性发展
第四章 传统家训内容的传承与转化
一、传统家训教育内容的传承与转化
(一) 个体与自身的关系
(二) 个体与他人的关系
(三) 个体与家国的关系
二、结合新时代要求创造性转化
(一) 融入现代家庭教育理念
(二) 融合生活体验教育理念
第五章 传统家训传承方式
一、传统家训传承的基本方式
(一)以文本形式传承为基点
(二)秉承宽严相济之方式
(三)贯彻立身示范之方法
二、传统家训传承的创新方式
(一)家庭内创新传承方式
(二)学校思政教育拓展家训传承渠道
(三) 社会搭建家训传承的媒体平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著、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承继家训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J]. 田旭明. 探索. 2016(03)
[2]树立新时代的家庭教育价值观[J]. 翟博. 教育研究. 2016(03)
[3]回归人本:教育本土化办学的价值共识——陈鹤琴、陶行知办学实践探索[J]. 黄书光. 教育研究. 2016(02)
[4]张英家训蕴含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 严萍. 教育探索. 2016(01)
[5]论先秦家训及现代意义[J]. 乔爱丽,史少博. 教育探索. 2016(01)
[6]家训家风: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根基与有效载体[J]. 刘先春,柳宝军. 思想教育研究. 2016(01)
[7]论清代山东栖霞牟氏家族的家训与家风[J]. 王海鹏,刘金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8]民间家训的社会伦理功能及其启示——以汀州客家严婆田村为例[J]. 陈桂蓉. 道德与文明. 2015(04)
[9]浙江家风家训的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J]. 陈寿灿,于希勇. 道德与文明. 2015(04)
[10]近现代国家权力下的修身教育——基于家训与修身教科书的文本分析[J]. 李佳芯. 教育学术月刊. 2015(03)
博士论文
[1]宋代家训研究[D]. 刘欣.云南大学 2010
[2]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 王瑜.华中师范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传统家训对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价值研究[D]. 刘鹏.山东师范大学 2015
[2]清末民初徽州宗族家训及其传承研究[D]. 钟华君.安徽大学 2015
[3]先秦两汉家训研究[D]. 张静.郑州大学 2013
[4]试论宋代家训对我国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D]. 钱娇.重庆师范大学 2013
[5]传统家训文化中的德育思想研究[D]. 魏雪玲.重庆师范大学 2013
[6]明清家训研究[D]. 张洁.陕西师范大学 2013
[7]《袁氏世范》家庭德育内容探析[D]. 董菁.山西师范大学 2012
[8]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 秦敏燕.福建师范大学 2009
[9]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D]. 张敏.华东师范大学 2009
[10]《颜氏家训》教育思想研究[D]. 徐媛.华中师范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574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3557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