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ICDE质量评审中的对话精神——以ICDE对上海电大的质量评审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04 15:49

  本文关键词:ICDE质量评审中的对话精神——以ICDE对上海电大的质量评审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ICDE质量评审 现代开放与远程教育 对话精神 文化意义


【摘要】: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理事会(ICDE)作为目前世界远程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组织,其核心追求之一就是提升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公众信心,而全球化背景下的对话正成为一种具有本体地位和生存论意义的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试以ICDE对上海电大的质量评审为例,力求阐述和总结ICDE质量评审中的对话精神,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对话精神不仅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大提升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公众信心,也会在国内各类教育质量评审、乃至在所有教育文化交流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ICDE质量评审中对话精神蕴含的文化意义,如平等、关爱、信任、理解、希望等也让我们更加明确对话的特质与意义。
【作者单位】: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发展研究部;
【关键词】ICDE质量评审 现代开放与远程教育 对话精神 文化意义
【基金】:上海市教委课题“国外远程教育理论和实践现状之分析研究”(课题编号:06SS015)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728
【正文快照】: 文化学上的对话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对话是指交谈者之间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广义上的对话则是指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如国家的、民族的、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学的、艺术的、教育的对话等。对话理论最早是巴赫金在他的小说研究中阐发出来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旭东;论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李盛涛;徐光淼;;从《孤独者》看鲁迅小说的对话性[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饶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5 汪利兵,谢峰;论UNESCO与WTO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不同倾向[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康瑜;试论全球化视角下高等教育的社会批判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7 程小平;对话与存在——略论巴赫金诗学的存在主义特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潘涌;论全球化与中国教育现代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9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10 钱民辉;;当代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及理论建构[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高伟;生存论教育哲学发凡[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白芸;理解学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明仁;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郑媛;试论当代中国大众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肖海丰;探究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敏婕;美国基础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詹冬华;李健吾文学批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丁兆国;戏拟与复调的寓意[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红艳;论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教师的角色转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慧霞;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7924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7924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b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