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论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内涵

发布时间:2017-09-09 15:30

  本文关键词:论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科学内涵


  更多相关文章: 民族教育 民族文化 优先发展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优先发展 寄宿制学校 战略地位 教师培训 科学内涵 教育事业发展


【摘要】: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把民族教育事业作为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优先发展;二是把民族教育作为民族地区的各项事业的重点,优先发展。这是由民族教育的特殊使命及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历史所决定的。新时期实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政策的倾斜,要集中力量办好民族地区的"寄宿制学校",要建立民族地区教师培训的长效机制,要加强民族地区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民族教育 民族文化 优先发展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 教育优先发展 寄宿制学校 战略地位 教师培训 科学内涵 教育事业发展
【基金】:200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研究”(08JZD0027)子课题“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及教育发展资源水平调查”阶段性成果 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创新团队项目“西北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欲明民族教育优先发展之理,须知教育优先发展之道。现代“世界结构”中综合国力竞争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是各国教育规模和质量的竞争。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政府从全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形成的战略决策,它正在逐步成为全民族的共识。那么教育优先发展的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鉴;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王鉴;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跨越式发展战略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红;论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及其防治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于学强;;论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探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赵国友;;从陈独秀的经济思想透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4 吴元其;防治非典与行政理念转换[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孙显元;当代中国哲学主流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孙金华,张国富;邓小平奠定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孙显元;;创新中的思维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操申斌;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黄伟,王维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公民道德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胡昂;辩证地理解我国现阶段的剥削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合敏;;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论邓小平关于干部队伍“四化”标准的思想[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林;李敏;陈玉新;;大学生要做创建安定、和谐校园的模范[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4 王学东;;维护公平是政府的职责[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王刚;;试论邓小平技术创新思想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启示[A];“中国工程技术哲学的繁荣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高峰论坛暨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05年年会会议交流材料[C];2005年

7 朱佳木;;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民生;;掌握唯物辩证法 提高选人用人工作水平——学习陈云同志干部选拔任用观的几点体会[A];学习陈云党建思想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2005年

9 郑华琼;;舆论监督制度探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10 刘淑珍;;试论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何建华;经济和政治的统一:历史与逻辑[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王金龙;金融国际化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姜洋;中国证券商监管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7 王旭东;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产业选择[D];暨南大学;2001年

8 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透视与反省[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映松;社会财政理论与我国财政改革[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5 邱东晨;论新党的崛起和衰落[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6 胡晓涛;中国私营企业主的政治现状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吴澜;论市场与政府宏观调控[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8 崔强;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马海波;二十一世纪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10 谢卫红;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胡鞍钢,熊义志;我国知识发展的地区差距分析:特点、成因及对策[J];管理世界;2000年03期

2 袁振国;政策型研究者和研究型决策者[J];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3 郑晓云;论全球化与民族文化[J];民族研究;2001年01期

4 胡鞍钢,温军;社会发展优先:西部民族地区新的追赶战略[J];民族研究;2001年03期

5 王鉴;西部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的新战略[J];民族研究;2002年06期

6 王鉴;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宪东;从“胡服骑射”谈起[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1期

2 龙干;谈谈逐步消除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0年04期

3 杨继国;文艺的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张养吾;为加速民族地区的四化建设多培养一些少数民族语文干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和惠;《中国历代作家小传》(上册)出版[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1期

6 陶先淮;道州忧黎庶 词气浩纵横——元结在道州[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3期

7 张鹄;关于古典文学的人民性四题[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8 朱宜初;;论我国各族民间文学的相互影响[J];华夏人文地理;1980年01期

9 翟闻;;珞巴族的竹编[J];中国民族;1980年03期

10 袁珑;;中国传统绘画的透视应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国;;“三苗说”置疑[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吴通发;;苗族曲艺“嘎百福”简述[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韩红;;“语言国情学”、“跨文化交际学”、“文化语言学”之比较考察[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张琦;;俄语《40课》中的语言文化因素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范海虹;;俄汉姓名称呼对比[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史秀菊;;浅谈文化心理与交际得体性的关系[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7 刘贯文;;关于三晋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代序)[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8 刘贯文;;关于三晋文化研究的若干问题[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9 张亚英;;试论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10 张锡禄;;白族姓名初探[A];民族学研究第五辑[C];198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云慧 马思援 肖敏;青松翠竹根在云岭[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夏辑;众博士关注西部民族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新探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何瑛 高莉 张学斌;拓展民族艺术教育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5 孙茗;民族文化传承与中小学音体美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0年

6 ;如诗如画酉水河[N];重庆日报;2000年

7 浙江财金学院 邬雪芬 周锋 本报记者 杨锦虎;企业文化建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企业报;2000年

8 潘晓玲;如何建设民族文化大州[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蓝凌云;西部大开发与广西文化的创新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记者 张小兰;光大“和而不同”的理念[N];中国文化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广;移民与纽约城市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6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徐健顺;《三国史记》的文学价值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10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生;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建水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钟建玲;英汉文化词语对比[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覃琮;大化瑶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莫秀珍;王夫之的民族文化观[D];湖南大学;2001年

5 刘铮;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6 蒋旭辉;文化与外语学习[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杨春红;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的实验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李宏光;虚拟空间的文化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宋美盈;英语变体和文化多元性与跨文化交际[D];西北大学;2001年

10 叶凤琴;构建新经济时代的品牌世界[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8212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212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