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终身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本文关键词:多元化终身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终身学习 学习资源 教育资源 多元化 共享 开发 整合
【摘要】:实现终身学习资源的共享,需建立起多元化终身学习资源的立体网络,将学校、家庭、社区、网络等教育资源进行全面开发和有效整合,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开发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习型组织中蕴含的学习资源,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从而形成立体化的终身学习资源网络。
【作者单位】: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
【关键词】: 终身学习 学习资源 教育资源 多元化 共享 开发 整合
【分类号】:G720
【正文快照】: 1998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目前,以此为目标的各项实践活动正在逐步展开,但这一体系能否有效地满足全社会的学习需求,与终身学习资源被整合和利用的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终身学习资源是指支持终身学习过程的各种资料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陆广品;教育产业与现代产业化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阮成武;;中国教师现代化的路径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毛国红;;学改论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郭建鹏;哈宏军;;浅析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7 张军;;信息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8 陈修梅;;高师教育学课程合作式案例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9 曹长德;;论教育评价的副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10 赵茵茵;;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2 李宇峰;隋君;;信息素养构成要素研究[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邓玉文;;教育追求的解放——由《被压迫者教育学》引发的思考[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谢加书;;试论电子信息技术进步对道德传播的影响[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张锦高;;地学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改革开放与地质教育的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长吉;常亚慧;;试论西方教学价值观念的主要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杨曙光;;论职业教育中的优势教育导向[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秦国柱;;试论数字时代的大学教育[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吴宏超;;调节教育供求矛盾的新视角[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金陵;;利用科普教育基地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思考[A];探索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十九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兴国;转型期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兴海;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江广和;西北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成长的困境与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爽;我国教师教育者开展自我研究的初步探索[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9 蒋馨岚;传统与超越: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的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影;幼儿教师课程权力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凤阳;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探究式教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杨;研究性学习在中职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伟;广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非学历培训的研究与对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石杰;广西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衡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唐宝盛;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普通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韩雪;中文作文教学病拷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征;初中生课下有效学习方式现状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网络课程共享的技术实现方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年09期
2 陈阳;汪千松;王健峰;;高校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27期
3 李骁天;王凯珍;毛振明;;城市社区与学校体育设施资源共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外对比[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4 单从凯;邵f ;肖新华;孟珍珍;;网络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元数据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0年08期
5 李芳芳;姜安丽;顾申;;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研究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11年03期
6 任磊;;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徐琼燕;徐健;吴印华;徐敏;;刍议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教育资源共享[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年02期
8 黄雪峰;周建新;沈铭钟;;关于区域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资源集成共享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9 王秀华;;地方政府在高教园区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2期
10 刘革平;赵嫦花;;基于形式化本体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技术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刚;刘清堂;;远程教学录播系统研究与实现[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2 吴德明;戴家业;钱庆锋;;农村乡土德育教育资源对中学生的影响[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3 周平;孙海燕;;四维立体整合校内外科技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浅谈求知小学科技教育初探[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4 范艳玲;;构建以效率为主导的学校评价[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郑思晨;张昱瑾;沈人骅;;激活科普资源 提高科学素养——对校外科普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6 陈立;;古代越南儒学教育评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方荣青;;指导学生制作的演示仪器——波动综合演示仪[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红梅;贺小扬;丁振国;周利华;;网格环境中教育资源发现机制[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9 熊梅;;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A];第十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邵益民;;在“开发学校周边社区科普教育资源”中的新探索——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践研究[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步来 实习生 谌永利;共享优秀教育资源[N];重庆日报;2001年
2 记者 刘們;教育资源有了集散中心[N];上海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 曹大伟 通讯员 邱全东 蓝裕攀;整合资源构建和谐教育环境[N];深圳特区报;2008年
4 周军、特约记者刘国顺;某边防团积极开掘官兵身边教育资源[N];解放军报;2003年
5 黄豁 朱薇;教育资源应更多地向农村倾斜[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记者 茆琛;名校“掐尖”:“弱校”说不公,清退家长又不干[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朱四倍;如何终结教育资源地方化[N];中国改革报;2008年
8 武穴实验小学 余凯妮 汪琴;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学习资源[N];黄冈日报;2008年
9 韩世辉;“均衡”教育资源才能消除择校费[N];延安日报;2009年
10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利兴;教育资源网格促进信息化建设[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卓;教育资源配置问题的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轶斌;开放教育资源(OER)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黄涛;知识服务的语义匹配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清堂;标准化教育资源版权保护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王淑娟;学习资源使用控制及版权认定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黎日晃(Lai Yat Fong);元代雕塑艺术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杨志和;教育资源云服务本体与技术规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霞;我国教育投资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马力;主导与共存[D];吉林大学;2009年
10 修磊;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凡亚;基于视频案例的职前教师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杨晓露;《学习、教育和培训领域学习资源分类与代码》标准的研制与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3 郭文峰;公共事务治理:从二元对立到多元化[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照强;论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D];安徽大学;2005年
5 周茵;新建社区商业街规划与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郭玮;多元化治理模式下的产权会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许菁芸;城市社区多元化变迁的认识及规划应对[D];同济大学;2006年
8 刘莉莉;我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变动风险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贾建春;提升河北省高等院校竞争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10 刘鹏宇;对水彩画“本体语言”的质疑[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21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2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