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家族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探析——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

发布时间:2017-09-15 23:37

  本文关键词:家族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探析——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家族传统教育模式 新农村建设 和谐社会


【摘要】: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家族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体现在:形成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秩序规范的基础;增强家族凝聚力,为新农村建设创造和谐的社会基础。
【作者单位】: 贺州学院教务处;
【关键词】家族传统教育模式 新农村建设 和谐社会
【基金】:广西社会科学基金项目(G083) 贺州学院社会科学基金项目(hzxy2007015)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动力问题上,学者各有侧重:一是强调外部因素,即通过外部技术、资金、管理、政策的支持,推动新农村建设;二是注重内部因素,即通过教育,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引导农民自觉建设新农村。本文试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秀水村为例,探讨家族传统教育模式在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光,孙兆霞,罗布龙,罗霞,袁葵,张定贵;村民自治的社会基础和文化网络——对贵州省安顺市J村农村公共空间的社会学研究[J];浙江学刊;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传志;武汉市家庭体育现状与发展建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周传志;我国新时期家庭体育的作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陈雁飞;北京城区小学学生家庭体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现象论析[J];长白学刊;2003年06期

5 叶晖;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的变迁[J];长白学刊;2005年02期

6 韩琳琳;;社会学视角下对当代社会“门当户对”择偶观的再认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余显亚;;劳动力外流对农村留守人口的影响——对重庆市一村民小组的调查[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6期

8 张桔;当代白族家庭关系的社会性别透视[J];大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陈晗婧,谢天长;偷渡问题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公共安全研究;2005年01期

10 杨晓燕;解读女性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范式[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燕平;张定贵;;乡村社群与社区和谐发展——对黔中屯堡村落J村的社群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伍琼华;;生态文化与民族社区公共空间的发展建构[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寨平;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骆桂花;甘青宁回族女性传统社会与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冯敏;秀山土家族家庭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姬雄华;农村居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型消费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姚俭建;财富与身份:华村准中产阶层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8 金碧华;支持的“过程”:社区矫正假释犯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9 路学仁;当今中国城市乞丐问题的构成特征及其成因研究[D];上海大学;2007年

10 艾晶;清末民初女性犯罪研究(1901-1919年)[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瑞;学生越轨行为的成因及防范[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禹芳琴;家庭暴力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江文力;都市类报纸在初级群体中的传播[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4 凌维慈;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公民生存权之保障——以Z村为研究对象[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宋军风;唐代商人家庭状况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悦;论生育权[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王娜;中国传统家庭伦理规范的现代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凤民;家庭因素对小学生体育参与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静;新中国家庭文化变迁(1949-1966)[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孙娟玲;东乡族妇女家庭地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寄农;农村经济学科研究会召开书稿讨论会并举办讲习班[J];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11期

2 石山;生态经济思想与新农村建设[J];河北学刊;1986年06期

3 孟治平;一个舞台 多家唱戏——发挥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多功能作用[J];安徽教育;1991年09期

4 林振平 ,聂尚颖 ,江化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与思考[J];东南学术;1992年01期

5 “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的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上)[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6 “九十年代绍兴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及对策研究”课题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及其指标体系[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4期

7 “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课题组;浙江省九十年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和对策研究(下)[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5期

8 刘锡荣;努力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9 ;《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1——6期总目录[J];浙江社会科学;1993年06期

10 娄赫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柯桥农村教育的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认真贯彻新《土地管理法》 加快山区小城镇建设步伐[A];湖北省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2 张德平;;卧薪尝胆寻富路 齐心协力奔小康[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陈瑞洁;;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倾力服务三峡工程[A];农村沼气发展与农村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4 刘海亚;;温州市农村沼气建设探索[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5 黄振侠;朱军平;;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 促进和谐新农村建设[A];沼气产业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5年

6 边振兴;王斌;王秋兵;;辽宁省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探析[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高科技引领花园人走上康庄路[A];金华市科普示范村创建经验汇编[C];2005年

8 ;科普带来满眼春[A];金华市科普示范村创建经验汇编[C];2005年

9 陈星高;江瑞珍;;探析山区城镇建设中的人文生态理念[A];金华生态·人居环境城市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陈元星;;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现状和问题及其对策[A];“征地制度改革与集体土地流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作者为霸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马英才;武将台村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启示[N];河北经济日报;2000年

2 曹伟庆 曾毓琳;第二届中国农民旅游节深秋登场[N];华东旅游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任芳;四川农田水利:何时丰水又沃田?[N];经济日报;2000年

4 冯金涛 邹建丰 朱新法;农民住宅与城市小区没有区别[N];新华日报;2000年

5 朱安军 王治;浦北县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N];中国建设报;2000年

6 记者 春鹤;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闭幕[N];中国体育报;2000年

7 通讯员 李华 记者 胡冠平;水清地绿环境美[N];浙江日报;2000年

8 通讯员 李华;让河水更清环境更美[N];浙江日报;2000年

9 ;北京顺义区投资环境概况[N];北京科技报;2001年

10 记者 卢新宁 施芳;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N];人民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蔚文;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4 匡远配;贫困地区县乡财政体制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5 杜漪;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经济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6 袁中金;中国小城镇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邓艳红;以新基础教育引领西部农村的和谐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邢志广;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9 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严江;四川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若焱;芜湖城乡交接带农村聚落转型——调查·研究·实践[D];清华大学;2003年

2 裴斐;北京农村信用社与京郊民间投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徐璐璐;徽州传统聚落对安徽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启示[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4 陆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改造的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余约成;浙江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小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7 周俊秀;在统筹发展中构建和谐城乡关系[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张斌;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范义敏;河北省财政支农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10 陈学芳;市民化:农村教育改革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596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8596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6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