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本文关键词:贵州省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调查分析——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学习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 民族地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客观环境 学习成绩 贵州省 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 学习辅导
【摘要】: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4个乡镇的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学习的客观环境比不上非留守儿童,但与众多研究结果不太一致的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观因素较好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的成绩总体上无区别,并进一步对此学习状况作了分析。
【作者单位】: 贵州民族学院研究生处;
【关键词】: 学习状况 农村留守儿童 民族地区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客观环境 学习成绩 贵州省 学习兴趣 学习目的 学习辅导
【基金】:香港乐施会项目(CHL-94505-01-0607A-K)《贵州省留守儿童现状及对策调查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D432.6;G759.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农民务工外出是当代中国农村社区最普遍、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贵州省也如此,截至2008年,贵州省共有6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伴随着农民工的出现,留守儿童产生,其学习状况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多数研究表明,留守给学习带来的影响更多是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2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李翠英;;农村外出务工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频率对子女行为的影响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冯建,罗海燕;“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许旭;;关注“三农”,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5 陈日升;;福建亭江的“小美国人”:一个跨国寄养的新移民子女群体[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6年02期
6 张珍辉;彭尚平;;农村留守孩子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
7 林艳;;浅谈“留守儿童”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8期
8 余玉荣;余朝胜;涂淑娟;刘兴平;;“留守孩子”在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2期
9 孙志飞;鹿存礼;;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叶敬忠;王伊欢;张克云;陆继霞;;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6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艳苹;李玲;;不同留守类型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差异比较[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艳苹;李玲;;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综述[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邓晰隆;;农村劳动力低市场化流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宇海;进城农民街头务工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莉;我国农村留守家庭的亲子伦理及其调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邬定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金红;从课程角度探讨农村儿童教育问题与对策[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5 张艳;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6 张小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7 黄艳苹;家庭教养方式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陆中静;农村“留守子女”人格发展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邵虹;偷渡现象对初中生价值观影响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罗国芬,邓喜芬;寄养经历对亲子关系的影响:比较视角中的图像[J];青年探索;2003年01期
2 王艳波,吴新林;农村“留守孩”现象个案调查报告[J];青年探索;2003年04期
3 张家勇,邱白莉;中日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鸿飞;;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J];青海师专学报;1982年02期
2 吴良蓉;要关心中青年女科技人员的成长[J];社会;1983年04期
3 朱幼玲;王德隆;;初中生物课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J];四川教育;1983年02期
4 吕文;考试工作点滴谈[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4年Z1期
5 余存伟;;论理科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现行学制的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1984年04期
6 陆佩兰;;做好大学、中学挂钩与推荐工作的几点认识[J];上海教育科研;1984年02期
7 卫子光;;教育统计与测验基本知识简介[J];化学教育;1985年01期
8 文竹;;多给差生“甜头”吃[J];师范教育;1985年11期
9 马云鹏;应用电子计算机对学生总体学习状况分析及课堂教学效果评估[J];高等农业教育;1986年04期
10 施永新;;提高差生学习质量的初步探索[J];化学教育;198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藤原聪子;陈霞芬;;4年制护理大学在校留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调查[A];第六届中日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中文版)[C];1999年
2 王晓刚;;民办大学生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全国第七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暨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赵文涛;;浅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制[A];中国重汽科协获奖学术论文选编(2000-2001)[C];2002年
4 张燕清;;把握好少儿班学生的心理感受——从一次竞赛的报名所想到的[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宁波市通途小学课题组;俞卓静;;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杨辉;张广文;王志华;;“厌学风”何以如此猖獗——哈市大学生厌学情况的社会调查[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王霖;张月秋;;千阳县老干部学习状况调查[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多媒体辅助大班级英语口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口语教学问题与实践[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马惠琴;;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10 邢晓春;;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分析[A];“网络时代的远程开放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 肖龙;法定结婚年龄应增加[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胜利油田教育培训处 高峰;开展职业指导的做法[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孩子厌学怎么办[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4 牛来惠 律师;有利于被监护人的成长[N];解放日报;2001年
5 王永飞;请家教大有学问[N];辽宁日报;2001年
6 邵蓉;电子学习:低成本高质量[N];国际金融报;2002年
7 李道佳;天津中小学生上网率已达64%[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赵建春 通讯员 姜平波;东南大学深化自主招生录取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北航附中 刘鸿;哪一顶魔术帽是真的?[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刘海涛 记者 徐光明;赣县:控制中小学流生有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雯;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的组织学习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惠蓉;中学差生的自我价值感及其与控制源的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陈玲;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学生模型的设计与实现[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3 曾靓;高中地理教学开展因材施教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何世雄;农村“留守子女”学习状况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廖九根;农村中学生物理自由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徐微;“以学习为中心”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欧秋耘;外贸中专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调查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敏;基于Dreamweaver的远程网络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张宽艺;中等水平高中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宏英;英语文化负载词学习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04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904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