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继续教育论文 >

倾听“边缘”的声音,关注女生的成长——我国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访谈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1 17:14

  本文关键词:倾听“边缘”的声音,关注女生的成长——我国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的访谈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女童教育 性别观 主体话语 教育平等与公平


【摘要】:维吾尔族女童教育研究是有关性别公平教育和民族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对维族女生进行了访谈研究,旨在了解她们自身教育的主体经验、理想追求和性别观。通过对女童话语的解读,展现了维族女童教育的发展与问题,揭示了西方已有性别研究的局限性,表达了女童教育的本体价值,反映了女童自身积极平等的性别观,提出了女生的学业成功和在校成功对于教育平等与公平的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女童教育 性别观 主体话语 教育平等与公平
【基金】:强海燕教授主持的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重点研究项目“女童教育机会与教育质量研究”(课题编号:06GDXM880001)民族女童研究子课题成果之一
【分类号】:G759.2
【正文快照】: 两性教育公平是当今教育公平的重要课题。获得平等的人学机会只是实现两性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过程公平更为重要和关键,,也更为复杂。从当前国外的研究来看,性别公平课程的建构与实施受到较多关注,对单一性别学校的设立褒贬不一,而女童的主体感受常被研究者忽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春玲;90年代以来我国女童教育研究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2年05期

2 曹颖轶,聂华林,郭丽娜;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开发[J];甘肃科技;2004年12期

3 马明霞;我国少数民族受教育权的保障与实现——以西部民族自治地区为例[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滕星 ,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冯雪红,王建伟;制定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特殊政策刍议[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马莹;性度特征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年05期

7 李介;学校教育的十大不公[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8 郑莹;女性主义视野下的性别差异问题浅谈[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9 张巨斌;西部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刍议[J];开发研究;2003年04期

10 刘博宇,陈利;关于性别角色认同研究的深层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启光;壮族儿童社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立鹏;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王冲;中国高校资本结构多元化及其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孙东方;文化变迁与双语教育演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胡玉萍;教育文化与学校教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峻峰;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8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王俊;解读高等教育的性别符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明;新疆维汉中专生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雨亭;隐蔽课程中性别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茜;甘肃省农村中小学卫星IP教育系统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白海燕;当代女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可持续发展[D];郑州大学;2003年

6 胡迪雅;民族高等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韩萍;青海东部地区初中英语新课程实施状况调查及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谭咏梅;我国女性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平等与差异问题——社会性别视角的透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艾玲;新疆兵团少数民族人口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10 刘湘娟;20世纪50年代新疆哈萨克族社会文化转型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定晨;;从婚姻状况谈回族女童教育——以宁夏回族地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2 马春林;;回族宗教人士促进民族教育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马忠才;;宁夏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的民俗学、经济社会学视角——对同心县、利通区农村的实证研究[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4 包忠才;苏建华;;中越边境少数民族教育比较研究与对策[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田连伟;;浅析威宁苗族人口教育文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淑清;白云深处见“春蕾”[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中共龙胜各族自治县委常委、副县长 韦秋燕;大力发展民族教育[N];广西日报;2007年

3 记者 陈晓东;重视特殊群体 不让一个掉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朱振国 通讯员 方倩琳;下得去 留得住 用得上[N];光明日报;2005年

5 岑志福;瑶家女童: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N];贵州民族报;2007年

6 望都县委宣传部 于兰茹;重视和加强农村女性教育[N];保定日报;2008年

7 本报实习生 陈帆 本报记者 周仕兴;八桂盛开民族教育之花[N];广西日报;2008年

8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 陈至立;让教育点亮女性人生[N];中国妇女报;2011年

9 记者 朱明奎;完善合作机构 共建民族教育[N];民族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红;拉祜女童的教育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邓红;乡村少数民族儿童的学校生活: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的田野考察[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衍;走向文化自觉[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红玲;黔东南苗族农村大龄女童辍学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梁华和;固原地区回族女童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陈忠勇;贵州省毕节地区苗族女童教育发展的背景、现状和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何惠丽;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义务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柳;滇西南多民族地区女童家庭因素对其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方涛;雪山花水的呼唤[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8 阿各莫;民族地区农村女童辍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9 陆春萍;失落的声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丽雯;瑶山瑶族学生低学业成就的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54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xjy/954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