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站建构策略——以BrainPOP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3 05:03

  本文关键词:基于梅耶多媒体学习理论的课程网站建构策略——以BrainPOP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BrainPOP 多媒体学习 课程网站 认知负荷 多媒体认知模型


【摘要】:梅耶在多媒体学习理论中提倡使用多媒体手段利用双通道传递信息,并通过大量科学实验总结出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原则。本文以美国基于课程的多媒体动画教学网站BrainPOP为例,探索网站在建构策略上与梅耶经典教育思想的契合点。依据多媒体学习理论,网站建设应重视资源整合,运用多媒体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对话原则进行角色设计,严格把握影片结构,增强教学互动,兼顾个性差异,避免认知负荷。梅耶的教育思想和BrainPOP的建构策略启发我们将课程网站建设与现代教育思想融合,以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为本,努力激发学生兴趣,开发与课程同步的站点资源,由点及面拓宽视野,通过现代营销和管理手段创造课程网站精品。
【作者单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文化传播系;
【关键词】BrainPOP 多媒体学习 课程网站 认知负荷 多媒体认知模型
【分类号】:G434
【正文快照】: 理查德·梅耶在大量科学实验基础上总结出了多媒体学习理论,BrainPOP[1]把梅耶的理论思想注入教学设计当中并成功运作了该课程网站,树立起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典范。目前我国基于课程的教学网站为数不多,并且停留在商业化运作的初始阶段,缺乏理论指导和实用价值。理查德·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振韶;教科书插图的认知心理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王海英;张明;;兴趣附属物对学生认知学习的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邢强,孟卫青;问题解决迁移的多媒体设计原则[J];电化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4 盛群力;学习类型、认知加工和教学结果——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理查德·梅耶的学习观一瞥[J];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王沛;鲁春晓;;教育技术的应用方式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7年01期

6 刘宁宁;;大学生大五人格和学习策略的关系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刘宁宁;;大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调查与分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贾义敏;;多媒体学习的科学探索——Richard E. Mayer学术思想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年11期

9 方瑞芬;;高校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年S1期

10 王俊杰;黄国华;杜泽娟;;基于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研究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文宇;初中生数学学习选择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金慧;学习支持问题库的设计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茂林;听障学生阅读理解中的策略运用及其眼动特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爱珍;不同认知方式大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插图效应[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长胜;基于视频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顾婷婷;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其发展对策[D];苏州大学;2011年

4 刘娟;“自我调节学习”在高校排球选修课教学中运用的实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雪梅;对图式理论在EFL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瑛玉;基于“知识分类与目标导向教学”的“模拟电子线路”校园网络课程的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7 祝玲玲;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互动式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8 付国艳;网络课程中的交互设计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黄丽;物理网络学习监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相玲;“自我调节学习”在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文英;陈永鑫;;影响多媒体学习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龚德英;刘电芝;张大均;;概述和音乐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年01期

3 龚德英;刘电芝;张大均;;元认知监控活动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8年04期

4 赵立影;;基于工作记忆的多媒体学习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5 高献华;;颜色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S1期

6 马海红;;国外多媒体材料组合方式对学习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年20期

7 王玉琴;王咸伟;;媒体组合与学习步调对多媒体学习影响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8 许如清;周鹏;;国外近十年来多媒体学习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10年09期

9 尉立萍,PuTai,Jin ,Jhon,Sweller;认知负荷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许远理;听讲式接受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种来自认知负荷的观点[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德英;刘电芝;张大均;;元认知提示对认知负荷和多媒体学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彭涛;刘亚转;张长青;岳辉吉;周青;;HPS教学模式对高中学生认知负荷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6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3 许远理;郭克敏;朱新明;李亦菲;;从认知负荷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4 袁高庆;韦继光;赖传雅;李琼科;赵斌;苏小兰;;《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网站的建设[A];第二届菌物教学科研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俊峰;申继亮;;中学生学习过程中认知负荷的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牛文佳;刘儒德;张立松;田霖;黄凯平;;多媒体不同呈现速度下文本呈现方式对通道效应和保持成绩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郭宗河;郑进凤;于广明;;当代测量学的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A];2009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首届测绘博客征文颁奖论文集[C];2009年

9 杨莉;杨书冰;刘思耘;;不相关言语效应与认知负荷:不相关言语效应机制的探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王葵;翁旭初;;句子学习过程中的眼动特征[A];2005年中国神经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广东东莞市东莞中学 肖小亮;建设校园多媒体[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2 唐景莉;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共享[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特约作者:Otto;接触Linux RedHat7.3[N];电脑报;2002年

4 许祖华;陕西建立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山东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张会杰;精品课程网上资源如何让学生受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临沂师范学院 徐玉如;构建精品课程动态教学模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罗英 周明圣;在地震中显露课程建设精品本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8 曲玉苹;换一种方式教研——网络教研[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记者 夏斐 通讯员 罗永宽;武汉大学不断创新“两课”教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邹景平;数字化给教室教学带来了什么?[N];科技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崇勇;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其在多媒体学习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2年

2 龚德英;多媒体学习中认知负荷的优化控制[D];西南大学;2009年

3 唐剑岚;数学多元表征学习的认知模型及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尹华站;视觉短时距加工的分段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乐;态度形成的理论与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蔡艳玲;EFL写作任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林洪新;初一学生数学运算样例中关键步骤的学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何明芮;个体层面的隐性知识认知及显性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敏;决策信息的创造性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10 朱全胜;能量控制中心交互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倩娜;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多媒体界面设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2 樊月辉;高职二维动画制作精品课程网站的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陈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数学解题错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许志毅;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俊霞;变异性样例的表征对六年级学生认知负荷和迁移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1年

6 刘亚转;高中生理论化学学习中认知负荷的测量及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文月;多媒体学习中定向帮助信息呈现方式对认知负荷响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8 季春兰;高中生认知负荷量表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郭燕燕;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研究性学习网站设计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陈强;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816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816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d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