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教育技术论文 >

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影响、成因与重构

发布时间:2017-10-23 06:07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影响、成因与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大学生 人际信任危机 心理健康


【摘要】: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会导致个体的负性情绪、自我不和谐、安全感的缺乏、主观幸福感降低和自我同一性混淆,从而影响到心理健康。了解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成因,对塑造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大学生人际信任危机的原因在于转型期诚信制度的缺失;不良的家庭氛围;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及不健全的人格等。需要对大学生人际信任进行重新思考与构建。
【作者单位】: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育学院;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信任危机 心理健康
【分类号】:B844.2;G645.5
【正文快照】: 心理学认为“人际信任”是一种心理状态或性格倾向,可以理解为一种主观态度,即主体对事物品质的真实性或他人行为的无害性、可靠性持不怀疑的态度,可以说人际信任与人们的一些特定人格特点相关,人际信任是连接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基本纽带,一定程度的人际信任对于个体健康的心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可新,唐茂芹,吴昊,李雪静,王秀梅;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年07期

2 徐本华,庞彦翔;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吉生;论网络时代高校毕业生思想工作的着眼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张云昊;;从前现代到现代——共同体变迁的内在逻辑及其启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5 王成兵,吴玉军;虚拟社会与当代认同危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赵孟营;;组织格局:抽象社会中的社会组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陶芝兰;王欢;;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孙兰英;;论高校突发性事件的预警教育机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9 沙勇忠;;信息活动的伦理维度[J];图书与情报;2006年01期

10 张云昊;应对转型风险:我国社会政策的现实背景、目标选择与何以所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小平;;“风险传播”研究的范式转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刘松涛;李建会;;断裂、不确定性与风险——试析科技风险及其伦理规避[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帆;;从“风险社会”理论进路看公众在决策中的作用[A];全国科学技术学暨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2008年联合年会清华大学论文集[C];2008年

4 潘成忠;史霄;;网络文化对传统社会学理论的冲击[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文贵;;公司信任度: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汪居扬;;业主维权和社区权力结构的变迁——基于对社区纠纷的一项研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唐礼勇;;从环境看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环境问题带来的思考[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沈湘平;;略论风险与和谐[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2 岳龙;现代性境域中的传统[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5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胡忠雄;正其谊以谋其利[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陈学东;近代科学学科规训制度的生成与演化[D];山西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永辉;网络与人的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谢锦霞;现代教育的合理性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曾文婕;我国教育研究观念现代化探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4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5 唐益;洛克视野中的自然权利论[D];北京大学;2005年

6 闫健;国家安全判断视野下的安全困境——兼论东亚的安全困境[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7 阳海洪;十七年小说历史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8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9 石柳;论徐志摩刊物编辑的现代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夏维波;空间的想象与呈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芝兰;王欢;;信任模式的历史变迁——从人际信任到制度信任[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2 张翔,王旭峰;当代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交往焦虑因素分析——以南昌地区为个案调查中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郑信军;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2期

4 徐本华,庞彦翔;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年02期

5 伍明辉;宋凤宁;;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年06期

6 盛湘鄂;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7 杨渝川,郑淑杰,郑日昌,陈欣银,何云峰;儿童对所属同伴团体的选择和适应[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年02期

8 郭金山,车文博;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年02期

9 丁道群,沈模卫;人格特质、网络社会支持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5年02期

10 安秋玲;;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永惠;韩茂胜;;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丁桂香;;古典文学教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J];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19期

3 李敏;傅丽萍;;从“嫌母事件”谈大学生健康社会群体心理建构[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年07期

4 甘雄;;论积极心理学与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J];考试周刊;2008年05期

5 高林琴;;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苏凯;;试论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与图书馆员的新使命[J];甘肃科技;2008年08期

7 单洪雪;;大学生择业心理困扰的社会心理根源与调适[J];教书育人;2008年21期

8 刘红;;论影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电影评介;2008年18期

9 吴维德;;论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健康教育[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10 谢国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危害及心理矫治[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丽;李招淡;林公明;周显宝;;大学校园QQ流行现象的原因分析及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一)[C];2010年

2 吕斐宜;;论培养学生健康情趣应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体系[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3 张颖;;女大学生生殖健康保护策略的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诺敏;;大学生性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关注大学生性健康,构筑和谐社会[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张颖;赵克勇;张立;;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调查及健康指导体系的建立[A];2007全国运动生理学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附录:其他论文[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赵超;金成吉;;浅谈体育锻炼对大学生亚健康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8 王青;王坤;;大学生信任现状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程燕;;网恋与非网恋大学生自我表露、情感体验对比调查研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秀健;;社会和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健康影响与对策研究[A];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顾晓萍;我省出台新举措促高校毕业生就业[N];石家庄日报;2009年

2 大连市中国国际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中心综合业务部部长 罗卫东;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健康走向社会的第一步[N];西部时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马小丽 实习生 苏日娜;完善医保制度:为莘莘学子成长护航[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4 宜春学院副教授 杨健;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途径[N];宜春日报;2008年

5 甘肃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邋执笔 安心 肖福峗;大学生信用贷款势在必行[N];光明日报;2008年

6 苏雁;苏州15万大学生健康无忧[N];光明日报;2008年

7 市委常委、军分区政委 常文林;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心理人格[N];潮州日报;2008年

8 王文亮;解读“80后”大学生心理[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 陈明;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 李卫东;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行为[N];光明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评价量表研制及初步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良玉;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王新筝;论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姗姗;大学生网络成瘾问卷修编及其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4 田照军;大学生幸福观的认识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肖海兵;大学生轻生现象及预防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李长春;成都市部分在校大学生亚健康、睡眠质量与身体锻炼量现状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承东;大庆市某高校学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陈绍珍;当前我国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房志明;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余波;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18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jykj/10818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